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1982)在後現代主義流派電影中具有重要地位,影片把背景設置在2019年,37年前的雷德利為觀眾刻畫的未來景象有多少與現實耦合?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特別是網路科技的突飛猛進,現實是否如《銀翼殺手》般具有味道十足的廢墟城市的霓虹炫彩?在黑科技流派電影不斷衝擊人們視覺和想像力的今天,雷德利如何精心完成了反烏托邦賽博朋克肌理的構建?
影片《銀翼殺手》誕生之路異常坎坷,上映之初票房慘淡,在影評家眼裡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思想性和靈魂的作品。影片拍攝過程中演員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爭執不斷,其複雜程度,絲毫不亞於電影劇情本身,但如今這些鬧劇一樣的紛繁和艱難曲折都成為了雷德利·斯科特賦予給電影獨特氣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初電影是按照科幻片的想法醞釀立項的,製片人邁克爾·迪利在閱讀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1968年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時,被偵探追捕機器人的想法非常著迷,他時常思考書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他決定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
關於導演,邁克爾·迪利首先想到了《異形》(1979)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他認為是最理想的導演人選。但當邁克爾·迪利找到雷德利,他沒有能夠得到這位因《異形》而確立科幻片導演地位,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雷德利的積極回應。他正在執導拍攝科幻片《沙丘》(1984),但影片比雷德利預想的拍攝時間要長,在《沙丘》上消耗幾年而影片製作還是前途渺茫,此時他哥哥因為癌症死亡,這場變故對他打擊很大,他已經無心在「綿軟」的《沙丘》上繼續「跋涉」下去,他想立刻展開新工作以緩解失去哥哥的痛苦,因此很快離開了劇組,《沙丘》後來由大衛·林奇接手製作完成。
重新獲得雷德利讓邁克爾·迪利喜出望外,但雷德利與編劇漢普頓·范奇對劇本初步討論後,認為原來的片名《危險的日子》過於俗氣,沒有未來的科幻感。他認為一個普通的「偵探」,去與人類複製的機器人作戰,層級也不對等,他建議換掉這個毫無創意的、散漫且不思進取的片名。
邁克爾·迪利同意了雷德利的建議,指派編劇漢普頓·范奇解決這個問題。范奇發現一本由作家威廉·S·博羅夫斯寫的薄薄的小冊子,書名叫做《銀翼殺手:一部電影》,他覺得「銀翼殺手」配得上主角戴克的職業,一個專門追殺變節複製人的殺手,邁克爾·迪利徵得雷德利的認可後,把這個名字買了下來,影片名由平淡無奇的《危險的日子》,變成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銀翼殺手》。
哈里森·福特劇照
還沒開拍執導,雷德利就在片名的更改上小花了一筆錢,這嚇壞了原來的投資人「電影之路公司」,本來按照漢普頓·范奇的劇本,拍片總預算為1250萬美元,在雷德利到來前,已經花去了250萬美元,主要用於劇組前期籌備和搭建場景,但看到雷德利雄心勃勃的架勢,投資人深感難以繼續擴大投資,慌忙選擇了退出。
邁克爾·迪利首要任務是重新找投資人,在雷德利的推薦下,他找到了20世紀福克斯的前任老闆小艾倫·拉德,他曾經是雷德利《異形》的發行人,現在他經營自己的公司,但他對雷德利的導演水平有足夠的信心,在看了邁克爾·迪利拿來的劇本後,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和合作意願。經過他的撮合,華納兄弟為《銀翼殺手》北美版權同意出資850萬美元,邁克爾·迪利又找到香港電影巨鱷邵逸夫,他同意為獲得北美以外的國際版權投資850萬美元。
在籌集到1700萬美元的預投資合同後,雷德利目前緊迫需要的是現金,無奈的邁克爾·迪利找到了主要資助電視拍攝的巴德·約金和傑里·佩倫喬,他們同意包干影片的製作收尾費,不論需要多少錢,但條件是換取影片電視和錄像的版權。邁克爾·迪利心裡很清楚被這兩人狠狠宰了一把,他覺得讓出來的利潤太多了,但他沒有選擇,因為如果沒有現金,影片離停拍只有10幾天的時間了,拿不到現金,「銀翼殺手」隨時都有「死在水裡的危險」。
在邁克爾·迪利四處為影片找投資人期間,雷德利和編劇漢普頓·范奇的劇本創作漸入佳境,兩個人都被故事角色迷住了。演員的選擇也提上了日程,但范奇已經精疲力盡,迪利和雷德利邀請了作家大衛·普萊斯加入到劇本創作,幫助范奇把劇本打造得更加犀利。
至於演員陣容,男影星達斯汀·霍夫曼是「銀翼殺手」戴克的最初人選,雷德利和他談了幾個小時,霍夫曼明確表示,《銀翼殺手》與其說是一部黑色電影,不如說是一種社會宣言。斯科特和范奇都意識到霍夫曼離他們原來所追求的想法和目標相差太遠,斷然放棄了霍夫曼。
當時,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1981)在後期製作中,聞訊的斯皮爾伯格告訴雷德利,哈里森·福特將憑藉他的《奪寶奇兵》成為一顆未來的巨星,雷德利不敢怠慢,立刻啟程飛往倫敦觀看哈里森·福特的表現,他意識到斯皮爾伯格眼光的老辣,福特就是他一直苦苦尋找的「銀翼殺手」戴克。
肖恩·楊劇照
影片最後確定由哈里森·福特、肖恩·楊、拉格·豪爾和達麗爾·漢娜主演,當影片最初上映時,遭遇票房慘敗,只獲得了1400萬美元的票房,影評家保琳·凱爾聲言這是不可忽視的一部科幻電影,但如果想用人類探測和偵查類人機器人,雷德利·斯科特和他的人馬最好靠邊站。影評家吉恩·西斯克爾寫道,這部電影「看起來很棒,但核心是空的」。也有分析認為《銀翼殺手》的失利,有競爭的因素。
影片上映之時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科幻片《外星人E.T.》(1982)剛剛結束播放檔期,這對影片的衝擊是致命的,影片還要跟《星際旅行2:可汗怒吼》、《野蠻人柯南》和約翰·卡朋特的《怪形》同期影片爭奪市場。實際上,《銀翼殺手》在90年代逐步得到了認同,隨著更多的標籤用來標榜該影片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後現代主義代表作,黑科技電影,反烏托賽博朋克,80年代初對這些標籤的不接受,才是影片票房慘淡的根本原因。
在觀眾的印象中,科幻電影是具有奇幻高科技內涵的影片,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的20世紀科技飛速發展時代已經到來,新興電子科技成為了社會主流技術,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已經提上日程,在美蘇冷戰形勢下,美國已經把互聯網作為主要的戰略致勝手段和軍事科技力量投入到研發中。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理查德·唐納的《超人》(1978)被認為是科幻電影的正典,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1968)才是科幻電影的史詩性典範,浩渺的太空中遨遊的飛船,鼓囊囊的太空服的失重狀態的跳躍,飛船舷窗外美麗的藍色星球,那是對人類家園的俯瞰和依戀情懷,遙遠的星系才襯得上作為影片的背景,在這種科幻電影的刻板模式和固化的思維里,具有明顯挑戰傳統科幻片模式的《銀翼殺手》很難得到觀眾和影評家的認可和接納。
影片甚至與雷德利·斯科特本人的《異形》都存在明顯的明暗風格上的衝突,那是在完全虛構的太空環境中發生和拍攝的故事,而《銀翼殺手》卻從太空回到了地面,壓抑、沉悶的場景、頹廢絕望的氣氛營造令人目瞪口呆,觀眾的預期不能得到兌現,反烏托邦的後現代主義理念成為了影片被接納的最大障礙。
達麗爾·漢娜飾演的普銳斯劇照
從80年代的觀眾角度理解,在未來高度發達的電子傳播媒介技術為主流的高科技社會,科幻電影中虛擬的社會應該是夢幻般的明亮和潔凈,無論是機器人還是人類,都應該歸於高度的理性,一切都應該井然有序,一塵不染,超自然是理所應當和必然的景象。但《銀翼殺手》卻明顯是一股逆流,社會的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人們並沒有擺脫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的低等社會階段所具有形態和特徵,黑夜還是那麼陰暗恐怖,炫彩的霓虹燈並沒有改變黑夜危機四伏的基調,雨還是毫不留情地拍打著城市的街道,人們穿著的雨衣仍然是塑料布材質,街道骯髒的環境和茫然混亂的人流,毫無高科技所帶來的文明和未來城市智能化的感受。《銀翼殺手》的反烏托邦的畫風的宣洩和肆無忌憚的低等社會意識的澆灌,惹惱了觀眾和影評家,這種反傳統的後現代主義科幻流派風格,在影片上映後的10多年才逐步被接受,才得到公正的評價。
《銀翼殺手》被定義為黑科技電影流派,這是科幻電影和黑色電影結合在一起產生的亞流派,英文 TechNoi(黑科技電影)很好地表達了該流派電影的內涵,Tech 代表了科技(Technology),也是Science(科學)的代稱,Noi代表著Film Noir(黑色電影),二者疊加雜糅在《銀翼殺手》中的風格特點十分突出。
在科技上,人類已經可以複製出與人幾乎無差別的機器人,影片中反叛複製品里奧在開場的情感測試中被關於母親的問題激怒,在複製品機器人生產的泰瑞爾公司辦公室內,殺死了問詢和測試他情感級別的「銀翼殺手」霍爾頓。這是複製人具備人類感情(憤怒)的象徵,而這些代替人類從事危險工作的複製品一旦擁有了人類同等的情感,就要被「退休」,他們只有四年的生命周期。
試圖續命的6個人類複製品逃回了地球,衝擊泰瑞爾公司,戴爾被指派尋找並殺死這些反叛變節的類人類。黑科技電影雖然也是科技高度發展的科幻電影,但高科技常被反派利用對抗人類自身,這也與傳統的科幻電影概念有所差異。
在戴克找尋和追殺複製人時,雷德利使用了黑色電影的表現手法,影片從遠景看洛杉磯,霓虹閃爍,飛船穿梭於城市上空,自如翱翔在色彩絢爛的樓宇之間,但在現代表象下的市內喧鬧街景中,人群熙來攘往,到處是二手貨商店,阿拉伯的、印度的、日本的、中國的各色快餐店鋪濟濟一堂,除了怪異和富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飾外,絲毫沒有高科技社會的影子。結構複雜眼睛的製造由個體小商販在小作坊里完成的荒誕,小攤販大媽的高倍顯微鏡幫助戴克辨識魚鱗還是蛇鱗片的惡搞,銀翼殺手戴克也只是在露天大排檔前吃著垃圾食品一般的快餐麵條和碳酸飲料,狹窄骯髒黑暗的街道,穿街走巷黑暗中的自行車車流與飛船的強烈對比,人行橫道電子語音提示的機械生硬和無感情,同各色人種不同語言花樣繁多抑揚頓挫的對比,低矮的棚戶區躋身於洛杉磯高樓大廈的最基礎建築周圍,街頭場景的陰暗晦澀,地面總是冒出的白色蒸汽一如城市艱難的喘息,與洛杉磯空中俯瞰的未來都市的面貌形成強烈的對比。
洛杉磯夜景俯瞰效果
影片的色彩和燈光的使用最多的是藍色,整部電影從來沒有離開陰冷、憂鬱的藍光,最亮麗的顏色只有羅伊·拜提的金色頭髮最耀眼,為了減少瑞秋和普銳斯女性帶來的艷麗,雷德利把她們用煙熏的黑眼圈進行遮掩。雷德利青年時期是繪畫專業出身,進入電影行業起步在布景,他對影片的色調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對視覺效果有趨於病態的偏執。為了表現黑色電影的迷失和墮落,他喜歡在晚上進行拍攝,這更有利於他對燈光使用的把握,但引起哈里森·福特的強烈不滿,他曾回憶影片拍攝感受,直接稱這次拍攝體驗是「婊子」,天天在夜裡拍攝,時常通宵達旦,更讓他氣憤難平的一點是雷德利喜歡在下雨的夜晚進行拍攝。
道具師勞倫斯·保爾曾表示,雷德利·斯科特每天都會來布景,改變一切——把巨大的柱子倒過來,改變牆壁的顏色,他表示在他的道具師職業生涯中,在攝像機轉動拍攝時,布景的油漆還未乾這種奇葩事情只有雷德利才能做得出來。在晦澀幽藍的燈光下,雷德利把男主角戴克和女主角瑞秋的悲情相戀表現為人類對自己的問詢: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在漂亮、多愁善感的複製人瑞秋對生命強烈渴望的烘托下,複製人和真實人類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影片對複製人所擁有的愛情和同情心的移情表達,在黑色電影迷失、無助、惆悵氛圍中更顯得無望和凝重,答案似乎可以在複製人反叛首領羅伊·拜提著名的台詞中得到些許靈感——「像雨中的淚水……」。
拉格·豪爾飾演的羅伊劇照
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最偉大之處在於他腦海中對2019年未來世界的賽博朋克社會形態的準確勾畫。簡言之,「賽博」就是網路空間,「朋克」就是一種人類處於蕭瑟低迷,具有高度敏感性和抗爭性的低等狀態。賽博朋克是對「高科技和低生命」不協調、不對等故事的講述,是後現代科幻小說和電影的主要特徵,是從反烏托邦視角出發,對未來高科技的夢幻和混亂社會秩序崩潰的描述。單純從雷德利所倚重的霓虹燈傳達未來世界城市表面來看,絢麗多彩霓虹燈掩映下的洛杉磯的高樓大廈,如今在全球城市亮化工程的普及下,甚至中小城市目前都可以與電影的霓虹掠影景象等量齊觀。空中穿梭自如的汽車當今社會尚沒有達到,但如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真的得到貫穿,拋棄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疆域國界的思想園囿,把全球所有國家的國防支出用於人類福祉,恐怕雷德利在37年前的願景並非空想,如今自動化無人駕駛汽車的逐步普及就是很好的例證,人類只要投入足夠的資金,把汽車用高能燃料配置起來,汽車在空中往來飛行已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
拋開電力支撐的霓虹燈和汽車的實體層面,在電子層面驅動的2019年的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也非常接近甚至超過了雷德利的描述,戴克用語音控制播放機畫面已經是小兒科,語音識別、語音模擬、語音人機對話已經取得突飛猛進的技術突破,戴克在街頭與瑞秋的視頻電話在影片拍攝的80年代還是一個夢,如今在網路科技的支持下,手機視頻聊天都已司空見慣。在影片最關鍵的複製人技術上,高智能有觸覺,能夠感受針刺疼痛的機器人也已經出現,阿爾法狗的「深度學習」能力和超強的大腦讓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和柯潔一籌莫展。
但即便是高度全球化和網路科技普及程度較高的當今社會,雷德利所表現的社會陰暗的一面依然存在,2019年的世界並沒有如同傳統科幻影片的純理性和純秩序,戰爭、犯罪、社會各種矛盾依然如故,影片的賽博朋克「高科技和低生命」的畫風是對當今社會最真實的刻畫,電子科技將城市變為虛擬抽象的世界,具有高科技的非物質屬性,但與此同時,智能化的城市又是極為物質的,從龐大的建築群到都市化的人類和交通工具,消費文化下的商品拜物主義,精神垃圾如同物質垃圾一樣依然存在。好在當代的觀眾已不像當初把科幻和犯罪兩種劇情風格機械地割裂開來看,生活在2019年社會的人都是這部對未來網路時代和流行文化樣貌進行預測電影的真正現實主角,他們已經具有將科幻和犯罪雜糅性的影片用更新和更真切的視角進行審視的能力。對於高科技的未來構想得如何離奇發達並不那麼重要,能夠把人類低生命進行準確的肌理構建更顯示出雷德利·斯科特的遠見和睿智。
哈里森·福特和雷德利·斯科特工作照
雷德利用類似重金屬音樂的思路構建布景,在曾經誕生過黑色電影《馬爾他之鷹》(1941)和《夜長夢多》(1946)的攝影棚原址內,將帶有黑科技屬性的複製人混雜到一群夜間出沒的城市居民當中,在通宵餐館強烈的藍色熒光映襯下,故事角色時而靜默冥想,惆悵傷懷,時而劍拔弩張,血濺街頭。在銀翼殺手對複製人的殺戮中,體現的是人類道德的淪喪,用於從事繁重和危險工作的複製人,卻不能取得作為人類的同等權利,這是人類對自身族類壓迫剝削的真實寫照。同等智力、同等感情的複製人已經與創造他們的人類無異,以瑞秋為代表的本應工作在外太空殖民地的人類「奴隸」,他們要的是生命權,甚至更進一步,他們要的是代表人類情感的高尚形式——愛情。複製人之父泰瑞爾成為了反抗壓迫力量的犧牲品,以被挖雙眼作為對不平等觀念和狹隘眼光的暗喻,戴克在很大程度上是這場剝奪生命權鬥爭中具有人類良知的反思者和覺醒者形象。
雷德利·斯科特在談到影片的製作時,認為《銀翼殺手》是他所做過的事情中最難的,雖然劇本改編自小說,但大多數情節都是再創造,沒有任何可借鑒性,但他憑自己的天賦和智慧,用後現代主義手法,將科幻和黑色電影的藝術性有機揉搓為一體,用大膽的賽博朋克風格構圖,描述了2019年可能的科技景象和社會現實,其前瞻性,特別是對賽博朋克未來社會的肌理刻畫和構建是可信的,可驗證的,影片是有史以來最具開創性的科幻電影之一。
從影片初始不被接納的角度看,丹尼斯·維倫紐瓦《銀翼殺手2049》(2017)為觀眾展望了下一個20年的未來,編劇依然是漢普頓·范奇,由哈里森·福特主演。但目前對影片下斷言還為時尚早,影片也許代表著一個新的流派形式或理念,或有如雷德利一樣超前的眼界和前瞻性,到2049年再評論這部續集影片也許是最恰當的時間點。
《銀翼殺手》:後現代主義霓虹幻彩與賽博朋克肌理的構建
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1982)在後現代主義流派電影中具有重要地位,影片把背景設置在2019年,37年前的雷德利為觀眾刻畫的未來景象有多少與現實耦合?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特別是網路科技的突飛猛進,現實是否如《銀翼殺手》般具有味道十足的廢墟城市的霓虹炫彩?在黑科技流派電影不斷衝擊人們視覺和想像力的今天,雷德利如何精心完成了反烏托邦賽博朋克肌理的構建?
影片《銀翼殺手》誕生之路異常坎坷,上映之初票房慘淡,在影評家眼裡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思想性和靈魂的作品。影片拍攝過程中演員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爭執不斷,其複雜程度,絲毫不亞於電影劇情本身,但如今這些鬧劇一樣的紛繁和艱難曲折都成為了雷德利·斯科特賦予給電影獨特氣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初電影是按照科幻片的想法醞釀立項的,製片人邁克爾·迪利在閱讀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1968年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時,被偵探追捕機器人的想法非常著迷,他時常思考書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他決定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
關於導演,邁克爾·迪利首先想到了《異形》(1979)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他認為是最理想的導演人選。但當邁克爾·迪利找到雷德利,他沒有能夠得到這位因《異形》而確立科幻片導演地位,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雷德利的積極回應。他正在執導拍攝科幻片《沙丘》(1984),但影片比雷德利預想的拍攝時間要長,在《沙丘》上消耗幾年而影片製作還是前途渺茫,此時他哥哥因為癌症死亡,這場變故對他打擊很大,他已經無心在「綿軟」的《沙丘》上繼續「跋涉」下去,他想立刻展開新工作以緩解失去哥哥的痛苦,因此很快離開了劇組,《沙丘》後來由大衛·林奇接手製作完成。
重新獲得雷德利讓邁克爾·迪利喜出望外,但雷德利與編劇漢普頓·范奇對劇本初步討論後,認為原來的片名《危險的日子》過於俗氣,沒有未來的科幻感。他認為一個普通的「偵探」,去與人類複製的機器人作戰,層級也不對等,他建議換掉這個毫無創意的、散漫且不思進取的片名。
邁克爾·迪利同意了雷德利的建議,指派編劇漢普頓·范奇解決這個問題。范奇發現一本由作家威廉·S·博羅夫斯寫的薄薄的小冊子,書名叫做《銀翼殺手:一部電影》,他覺得「銀翼殺手」配得上主角戴克的職業,一個專門追殺變節複製人的殺手,邁克爾·迪利徵得雷德利的認可後,把這個名字買了下來,影片名由平淡無奇的《危險的日子》,變成了今天大名鼎鼎的《銀翼殺手》。
哈里森·福特劇照
還沒開拍執導,雷德利就在片名的更改上小花了一筆錢,這嚇壞了原來的投資人「電影之路公司」,本來按照漢普頓·范奇的劇本,拍片總預算為1250萬美元,在雷德利到來前,已經花去了250萬美元,主要用於劇組前期籌備和搭建場景,但看到雷德利雄心勃勃的架勢,投資人深感難以繼續擴大投資,慌忙選擇了退出。
邁克爾·迪利首要任務是重新找投資人,在雷德利的推薦下,他找到了20世紀福克斯的前任老闆小艾倫·拉德,他曾經是雷德利《異形》的發行人,現在他經營自己的公司,但他對雷德利的導演水平有足夠的信心,在看了邁克爾·迪利拿來的劇本後,表示了濃厚的興趣和合作意願。經過他的撮合,華納兄弟為《銀翼殺手》北美版權同意出資850萬美元,邁克爾·迪利又找到香港電影巨鱷邵逸夫,他同意為獲得北美以外的國際版權投資850萬美元。
在籌集到1700萬美元的預投資合同後,雷德利目前緊迫需要的是現金,無奈的邁克爾·迪利找到了主要資助電視拍攝的巴德·約金和傑里·佩倫喬,他們同意包干影片的製作收尾費,不論需要多少錢,但條件是換取影片電視和錄像的版權。邁克爾·迪利心裡很清楚被這兩人狠狠宰了一把,他覺得讓出來的利潤太多了,但他沒有選擇,因為如果沒有現金,影片離停拍只有10幾天的時間了,拿不到現金,「銀翼殺手」隨時都有「死在水裡的危險」。
在邁克爾·迪利四處為影片找投資人期間,雷德利和編劇漢普頓·范奇的劇本創作漸入佳境,兩個人都被故事角色迷住了。演員的選擇也提上了日程,但范奇已經精疲力盡,迪利和雷德利邀請了作家大衛·普萊斯加入到劇本創作,幫助范奇把劇本打造得更加犀利。
至於演員陣容,男影星達斯汀·霍夫曼是「銀翼殺手」戴克的最初人選,雷德利和他談了幾個小時,霍夫曼明確表示,《銀翼殺手》與其說是一部黑色電影,不如說是一種社會宣言。斯科特和范奇都意識到霍夫曼離他們原來所追求的想法和目標相差太遠,斷然放棄了霍夫曼。
當時,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1981)在後期製作中,聞訊的斯皮爾伯格告訴雷德利,哈里森·福特將憑藉他的《奪寶奇兵》成為一顆未來的巨星,雷德利不敢怠慢,立刻啟程飛往倫敦觀看哈里森·福特的表現,他意識到斯皮爾伯格眼光的老辣,福特就是他一直苦苦尋找的「銀翼殺手」戴克。
肖恩·楊劇照
影片最後確定由哈里森·福特、肖恩·楊、拉格·豪爾和達麗爾·漢娜主演,當影片最初上映時,遭遇票房慘敗,只獲得了1400萬美元的票房,影評家保琳·凱爾聲言這是不可忽視的一部科幻電影,但如果想用人類探測和偵查類人機器人,雷德利·斯科特和他的人馬最好靠邊站。影評家吉恩·西斯克爾寫道,這部電影「看起來很棒,但核心是空的」。也有分析認為《銀翼殺手》的失利,有競爭的因素。
影片上映之時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科幻片《外星人E.T.》(1982)剛剛結束播放檔期,這對影片的衝擊是致命的,影片還要跟《星際旅行2:可汗怒吼》、《野蠻人柯南》和約翰·卡朋特的《怪形》同期影片爭奪市場。實際上,《銀翼殺手》在90年代逐步得到了認同,隨著更多的標籤用來標榜該影片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後現代主義代表作,黑科技電影,反烏托賽博朋克,80年代初對這些標籤的不接受,才是影片票房慘淡的根本原因。
在觀眾的印象中,科幻電影是具有奇幻高科技內涵的影片,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的20世紀科技飛速發展時代已經到來,新興電子科技成為了社會主流技術,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已經提上日程,在美蘇冷戰形勢下,美國已經把互聯網作為主要的戰略致勝手段和軍事科技力量投入到研發中。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理查德·唐納的《超人》(1978)被認為是科幻電影的正典,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1968)才是科幻電影的史詩性典範,浩渺的太空中遨遊的飛船,鼓囊囊的太空服的失重狀態的跳躍,飛船舷窗外美麗的藍色星球,那是對人類家園的俯瞰和依戀情懷,遙遠的星系才襯得上作為影片的背景,在這種科幻電影的刻板模式和固化的思維里,具有明顯挑戰傳統科幻片模式的《銀翼殺手》很難得到觀眾和影評家的認可和接納。
影片甚至與雷德利·斯科特本人的《異形》都存在明顯的明暗風格上的衝突,那是在完全虛構的太空環境中發生和拍攝的故事,而《銀翼殺手》卻從太空回到了地面,壓抑、沉悶的場景、頹廢絕望的氣氛營造令人目瞪口呆,觀眾的預期不能得到兌現,反烏托邦的後現代主義理念成為了影片被接納的最大障礙。
達麗爾·漢娜飾演的普銳斯劇照
從80年代的觀眾角度理解,在未來高度發達的電子傳播媒介技術為主流的高科技社會,科幻電影中虛擬的社會應該是夢幻般的明亮和潔凈,無論是機器人還是人類,都應該歸於高度的理性,一切都應該井然有序,一塵不染,超自然是理所應當和必然的景象。但《銀翼殺手》卻明顯是一股逆流,社會的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人們並沒有擺脫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的低等社會階段所具有形態和特徵,黑夜還是那麼陰暗恐怖,炫彩的霓虹燈並沒有改變黑夜危機四伏的基調,雨還是毫不留情地拍打著城市的街道,人們穿著的雨衣仍然是塑料布材質,街道骯髒的環境和茫然混亂的人流,毫無高科技所帶來的文明和未來城市智能化的感受。《銀翼殺手》的反烏托邦的畫風的宣洩和肆無忌憚的低等社會意識的澆灌,惹惱了觀眾和影評家,這種反傳統的後現代主義科幻流派風格,在影片上映後的10多年才逐步被接受,才得到公正的評價。
《銀翼殺手》被定義為黑科技電影流派,這是科幻電影和黑色電影結合在一起產生的亞流派,英文 TechNoi(黑科技電影)很好地表達了該流派電影的內涵,Tech 代表了科技(Technology),也是Science(科學)的代稱,Noi代表著Film Noir(黑色電影),二者疊加雜糅在《銀翼殺手》中的風格特點十分突出。
在科技上,人類已經可以複製出與人幾乎無差別的機器人,影片中反叛複製品里奧在開場的情感測試中被關於母親的問題激怒,在複製品機器人生產的泰瑞爾公司辦公室內,殺死了問詢和測試他情感級別的「銀翼殺手」霍爾頓。這是複製人具備人類感情(憤怒)的象徵,而這些代替人類從事危險工作的複製品一旦擁有了人類同等的情感,就要被「退休」,他們只有四年的生命周期。
試圖續命的6個人類複製品逃回了地球,衝擊泰瑞爾公司,戴爾被指派尋找並殺死這些反叛變節的類人類。黑科技電影雖然也是科技高度發展的科幻電影,但高科技常被反派利用對抗人類自身,這也與傳統的科幻電影概念有所差異。
在戴克找尋和追殺複製人時,雷德利使用了黑色電影的表現手法,影片從遠景看洛杉磯,霓虹閃爍,飛船穿梭於城市上空,自如翱翔在色彩絢爛的樓宇之間,但在現代表象下的市內喧鬧街景中,人群熙來攘往,到處是二手貨商店,阿拉伯的、印度的、日本的、中國的各色快餐店鋪濟濟一堂,除了怪異和富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飾外,絲毫沒有高科技社會的影子。結構複雜眼睛的製造由個體小商販在小作坊里完成的荒誕,小攤販大媽的高倍顯微鏡幫助戴克辨識魚鱗還是蛇鱗片的惡搞,銀翼殺手戴克也只是在露天大排檔前吃著垃圾食品一般的快餐麵條和碳酸飲料,狹窄骯髒黑暗的街道,穿街走巷黑暗中的自行車車流與飛船的強烈對比,人行橫道電子語音提示的機械生硬和無感情,同各色人種不同語言花樣繁多抑揚頓挫的對比,低矮的棚戶區躋身於洛杉磯高樓大廈的最基礎建築周圍,街頭場景的陰暗晦澀,地面總是冒出的白色蒸汽一如城市艱難的喘息,與洛杉磯空中俯瞰的未來都市的面貌形成強烈的對比。
洛杉磯夜景俯瞰效果
影片的色彩和燈光的使用最多的是藍色,整部電影從來沒有離開陰冷、憂鬱的藍光,最亮麗的顏色只有羅伊·拜提的金色頭髮最耀眼,為了減少瑞秋和普銳斯女性帶來的艷麗,雷德利把她們用煙熏的黑眼圈進行遮掩。雷德利青年時期是繪畫專業出身,進入電影行業起步在布景,他對影片的色調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對視覺效果有趨於病態的偏執。為了表現黑色電影的迷失和墮落,他喜歡在晚上進行拍攝,這更有利於他對燈光使用的把握,但引起哈里森·福特的強烈不滿,他曾回憶影片拍攝感受,直接稱這次拍攝體驗是「婊子」,天天在夜裡拍攝,時常通宵達旦,更讓他氣憤難平的一點是雷德利喜歡在下雨的夜晚進行拍攝。
道具師勞倫斯·保爾曾表示,雷德利·斯科特每天都會來布景,改變一切——把巨大的柱子倒過來,改變牆壁的顏色,他表示在他的道具師職業生涯中,在攝像機轉動拍攝時,布景的油漆還未乾這種奇葩事情只有雷德利才能做得出來。在晦澀幽藍的燈光下,雷德利把男主角戴克和女主角瑞秋的悲情相戀表現為人類對自己的問詢: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在漂亮、多愁善感的複製人瑞秋對生命強烈渴望的烘托下,複製人和真實人類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影片對複製人所擁有的愛情和同情心的移情表達,在黑色電影迷失、無助、惆悵氛圍中更顯得無望和凝重,答案似乎可以在複製人反叛首領羅伊·拜提著名的台詞中得到些許靈感——「像雨中的淚水……」。
拉格·豪爾飾演的羅伊劇照
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最偉大之處在於他腦海中對2019年未來世界的賽博朋克社會形態的準確勾畫。簡言之,「賽博」就是網路空間,「朋克」就是一種人類處於蕭瑟低迷,具有高度敏感性和抗爭性的低等狀態。賽博朋克是對「高科技和低生命」不協調、不對等故事的講述,是後現代科幻小說和電影的主要特徵,是從反烏托邦視角出發,對未來高科技的夢幻和混亂社會秩序崩潰的描述。單純從雷德利所倚重的霓虹燈傳達未來世界城市表面來看,絢麗多彩霓虹燈掩映下的洛杉磯的高樓大廈,如今在全球城市亮化工程的普及下,甚至中小城市目前都可以與電影的霓虹掠影景象等量齊觀。空中穿梭自如的汽車當今社會尚沒有達到,但如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真的得到貫穿,拋棄狹隘的民族主義和疆域國界的思想園囿,把全球所有國家的國防支出用於人類福祉,恐怕雷德利在37年前的願景並非空想,如今自動化無人駕駛汽車的逐步普及就是很好的例證,人類只要投入足夠的資金,把汽車用高能燃料配置起來,汽車在空中往來飛行已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
拋開電力支撐的霓虹燈和汽車的實體層面,在電子層面驅動的2019年的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也非常接近甚至超過了雷德利的描述,戴克用語音控制播放機畫面已經是小兒科,語音識別、語音模擬、語音人機對話已經取得突飛猛進的技術突破,戴克在街頭與瑞秋的視頻電話在影片拍攝的80年代還是一個夢,如今在網路科技的支持下,手機視頻聊天都已司空見慣。在影片最關鍵的複製人技術上,高智能有觸覺,能夠感受針刺疼痛的機器人也已經出現,阿爾法狗的「深度學習」能力和超強的大腦讓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和柯潔一籌莫展。
但即便是高度全球化和網路科技普及程度較高的當今社會,雷德利所表現的社會陰暗的一面依然存在,2019年的世界並沒有如同傳統科幻影片的純理性和純秩序,戰爭、犯罪、社會各種矛盾依然如故,影片的賽博朋克「高科技和低生命」的畫風是對當今社會最真實的刻畫,電子科技將城市變為虛擬抽象的世界,具有高科技的非物質屬性,但與此同時,智能化的城市又是極為物質的,從龐大的建築群到都市化的人類和交通工具,消費文化下的商品拜物主義,精神垃圾如同物質垃圾一樣依然存在。好在當代的觀眾已不像當初把科幻和犯罪兩種劇情風格機械地割裂開來看,生活在2019年社會的人都是這部對未來網路時代和流行文化樣貌進行預測電影的真正現實主角,他們已經具有將科幻和犯罪雜糅性的影片用更新和更真切的視角進行審視的能力。對於高科技的未來構想得如何離奇發達並不那麼重要,能夠把人類低生命進行準確的肌理構建更顯示出雷德利·斯科特的遠見和睿智。
哈里森·福特和雷德利·斯科特工作照
雷德利用類似重金屬音樂的思路構建布景,在曾經誕生過黑色電影《馬爾他之鷹》(1941)和《夜長夢多》(1946)的攝影棚原址內,將帶有黑科技屬性的複製人混雜到一群夜間出沒的城市居民當中,在通宵餐館強烈的藍色熒光映襯下,故事角色時而靜默冥想,惆悵傷懷,時而劍拔弩張,血濺街頭。在銀翼殺手對複製人的殺戮中,體現的是人類道德的淪喪,用於從事繁重和危險工作的複製人,卻不能取得作為人類的同等權利,這是人類對自身族類壓迫剝削的真實寫照。同等智力、同等感情的複製人已經與創造他們的人類無異,以瑞秋為代表的本應工作在外太空殖民地的人類「奴隸」,他們要的是生命權,甚至更進一步,他們要的是代表人類情感的高尚形式——愛情。複製人之父泰瑞爾成為了反抗壓迫力量的犧牲品,以被挖雙眼作為對不平等觀念和狹隘眼光的暗喻,戴克在很大程度上是這場剝奪生命權鬥爭中具有人類良知的反思者和覺醒者形象。
雷德利·斯科特在談到影片的製作時,認為《銀翼殺手》是他所做過的事情中最難的,雖然劇本改編自小說,但大多數情節都是再創造,沒有任何可借鑒性,但他憑自己的天賦和智慧,用後現代主義手法,將科幻和黑色電影的藝術性有機揉搓為一體,用大膽的賽博朋克風格構圖,描述了2019年可能的科技景象和社會現實,其前瞻性,特別是對賽博朋克未來社會的肌理刻畫和構建是可信的,可驗證的,影片是有史以來最具開創性的科幻電影之一。
從影片初始不被接納的角度看,丹尼斯·維倫紐瓦《銀翼殺手2049》(2017)為觀眾展望了下一個20年的未來,編劇依然是漢普頓·范奇,由哈里森·福特主演。但目前對影片下斷言還為時尚早,影片也許代表著一個新的流派形式或理念,或有如雷德利一樣超前的眼界和前瞻性,到2049年再評論這部續集影片也許是最恰當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