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有網友問「如果沒有列強入侵,清朝還能撐多久」,這個問題很複雜,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不過我們倒是可以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大家自己看看清廷當時多麼不得民心。林清這畫像,耳大有福
乾隆三十五年,京城近郊的大興縣黃村宋家莊,一個名叫林先本的衙門書吏,得了一個兒子,取名林清。
雖然家庭條件一般,林先本還是希望兒子能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出人頭地。不過兒子似乎沒那個天分,讀了幾年書毫無長進,打了無數頓都不行。無奈之下,只好送到了藥鋪當學徒。
以前的學徒,雖然幹活辛苦,但是也能學東西。林清當了三年的學徒,不僅能抓藥看鋪子,也學了一點醫藥常識,略懂醫術了。不過這孩子因為不務正業,吃喝嫖賭,被藥鋪趕了出來。
後來林清找了份打更的工作,也就是深更半夜巡街報時。這個活賺錢不多,而且不夠體面。所以他爹去世之後,林清就趕緊回到家鄉,頂替父職當了個書吏。結果才幹了一年時間,就因為剋扣民夫工資被踢出了衙門。
之後的林清,就開始自我放縱,啥活都嘗試一下,啥活都干不長久。大江南北四處跑,錢沒掙到,嘴皮子倒是練出來了。沒辦法啊,最窮的時候,只能當個遊方醫生或者縴夫,飢一頓飽一頓的,和要飯的差不多。
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又回到北京,賣鵪鶉,在花鳥鋪子幹活。就這麼一直混到嘉慶十一年,林清37歲了,小半輩子過去了,還是個吃不飽飯的小混混。
不過就在這一年,林清加入了榮華會。這是八卦教的一個分支機構,坎卦教。八卦教又名天理教,是屬於白蓮教的分支——說起清朝的民間教派,總是容易讓人糊塗。實際上,雖然名目眾多,但大多數的教派,都是在貧苦農民中發展成員,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窮人抱團,互相照顧。當然,很多這樣的民間組織,雖然打著反清的旗號,但是組織者往往是以發財為目的。就像林清一樣,後來他招供,入教的目的是「意圖斂錢」。周星馳版《鹿鼎記》
「斂錢」有兩個途徑,首先就是收「根基錢」。這個錢就相當於「會費」,你加入了就要交,以後有困難了,這些錢還拿出來幫助你。所以,入會的人越多「根基錢」收的越多,老大也就賺得越多。
這種靠嘴皮子的事兒,林清走南闖北了這麼多年,輕車熟路。於是他很快就混成了當地的首領,並且擁有了一大批教徒。隨著勢力範圍越來越大,原先的一些小教派紛紛被兼并,甚至連北京城內的人,也開始加入他的組織。
我們知道,林清這個人,沒讀過幾年書,之前也都是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成功」這個詞對他來說遙不可及,每天能吃飽飯都是美好的事情了。
結果,混了兩年八卦教之後,他有錢了,他有地位了,甚至被人當成「彌勒佛轉世」一樣看待。沒有什麼大追求的林清,似乎有點手足無措,開始發飄了。
那個年頭,底層老百姓寧願相信母豬能上樹,都不相信朝廷。為啥呢?從上到下,爛透了,無藥可救。
為啥有這麼多人信林清呢?因為大家都太窮了,而且是因為朝廷他們才這麼窮的。所以,當林清告訴他們,信教就能不受欺負,信教以後就能大富大貴,誰不願意跟他干?反正已經沒啥盼頭了,跟誰混不一樣,還能有比朝廷更爛的?
對,大家覺得朝廷已經爛透了,隨便一個混混都更值得信任。
林清許諾給大家,你現在交一份「根基錢」,以後咱們得了天下,就會給你十倍的回報。農民交一百個大錢,以後就給你一頃耕地!各地的農民一聽,打土豪分田地啊這是,絕對擁護,於是紛紛交錢入教,光是河南滑縣一帶,就登記入冊了三千八百多人。
一些地主士紳聽說了,看到林清的組織這麼紅火,也打聽著想貪點便宜。於是林清告訴他們,交錢交糧食,按貢獻分官職,先給你們打上條子,以後憑條領官——對,就是「打白條」,然而還有大批的人相信。據說一個財主出了100兩銀子,買了個未來總督的職位。你以為光是窮農民和小財主相信他?清朝官員,也並非個個有錢
曹綸,漢軍正黃旗人,其家族世代為官。祖父曾是雲南順寧府知府,伯祖父官至工部侍郎,父親是貴州安順府同知,他自己也是獨石營都司,正四品武官。
可惜的是,曹綸的父親死於苗民起義,家產都毀於戰火了。曹綸回到京城,雖然得了個正四品的武官,但是還沒撈到錢,窮困潦倒。你說一個四品官,出門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他能不難受?
此時,林清找到他,接濟了一下。曹綸十分感謝,又聽說跟著林清混,以後就不愁吃喝了,於是果斷入了教。後來被抓之後,曹綸坦白說:「實在窮極無奈,貪圖富貴,料得林清事成後,自然給我一、二品。」
他居然認為林清真能推翻清朝,他居然認為跟著林清能混成「一品大員」!
更可怕的是,不光四品武官,連皇宮裡的近侍太監,也跟著林清一起混了。太監劉得財、劉金、高廣幅等人,在皇宮裡傳教,「其黨羽頗重」。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太監跟著瞎摻和啥,難道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還真是,雖說明朝的太監有權有勢,清朝的太監就悲慘多了。除了極少數混的好的高等級太監,大多數的太監地位卑微、收入很低,而且經常受罰。宮裡規矩多,導致窮人寧願去王府里當太監,都不去宮裡。《清宮遺聞》里記載:「乾隆末年,宮內太監時不敷用,因取之各王公大臣家。」
另外,當時很多太監都來自京郊附近的窮苦人家,家裡吃不上飯才無奈進宮的。這意味著很多太監是有家人的,而且家就在京城外不遠的地方。自從林清的天理教規模越來越大,小太監們也從家人口中得知消息,慢慢的入了教。晚清宗室子弟整日無所事事
更可怕的是,跟著林清混的,還有「黃帶子」宗室子弟。
什麼是宗室子弟?那就是皇族,是皇帝的親戚,自家人。要說別人造反是因為受欺負或者吃不上飯了,還能說的過去,宗室子弟還能有這樣的煩惱?
確實,宗室子弟不用工作,領著朝廷的俸祿,日子過得很美。但是,滿清剛入關的時候,宗室子弟人不多,到了嘉慶年間,宗室子弟已經有幾萬人了……一門宗室,世襲罔替官爵的,只能是長子,其他都是閑人。
這些閑散人員,吃喝嫖賭、聚眾鬧事、無法無天,有些甚至入不敷出,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早在乾隆年間,朝廷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想辦法照顧照顧,乾隆帝「篤念宗室貧乏,以致失產無以自活,因命宗人府堂官詳為撫恤。」
這些廢物們,才不管你皇帝是不是親戚,腦子一熱,也願意跟著林清干一票大的。就這樣,混混林清忽然間意識到,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再加上河南、山東等地的支持,完全可以試一試了。天理教起義
林清和他的骨幹們顯然是很天真的,雖然加起來擁有數萬教眾,但整個造反基本沒有像樣的計劃,大家就在一起開個會,約定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一起舉兵造反。結果,山東、河南兩地的「重兵」,很快就被清廷的正規軍擊潰。
林清呢,召集了不到200人,要殺進紫禁城。殺進紫禁城幹嘛?坐龍椅啊!
對,不是殺皇帝,也不是劫持後宮和皇子們,而是去坐龍椅。沒有人能想得到,在太監的幫助下,林清真的殺了進去。
他們正好遇到了翰林院編修陶梁,於是開口就問:「金鑾殿在哪?」
得到坐龍椅的路線之後,他們趕緊殺到了隆宗門,結果人家門關了。此時,官兵們已經反應過來,紛紛趕來圍殺。正在宮內讀書的皇次子旻寧抄起鳥槍就出去了,抬手兩槍打下了爬牆頭的起義軍,被他爹大加讚許……
林清不出預料的被滅了,但是嘉慶帝丟人丟大了。
隨便一個混混,就能在京城糾結這麼多人,還打進了紫禁城,這怎麼可能發生呢?不僅如此,林清想要造反的消息,早就被人透露了出來。豫親王愛新覺羅·裕豐,幾天前就得到消息,知道了林清進攻紫禁城的詳細計劃,結果他沒當回事兒,還對彙報此事的人說:「還差著好幾天呢,急什麼,等皇帝回來再說。」步兵統領吉綸也提前得到了消息,他也把彙報此事的人一頓臭罵,認為不可能有人造反。
這算什麼事兒啊!大清朝真是爛到了骨子裡,自上到下沒人關心自己該做的事情。一個個做著白日夢,指望著隨便一造反就能坐天下,就能弄個一品大員噹噹……
你說嘉慶多鬧心,多委屈?
殺進紫禁城的混混:他「畫個大餅」就策反了朝廷四品武官
前幾天看到有網友問「如果沒有列強入侵,清朝還能撐多久」,這個問題很複雜,一兩句話說不清楚。不過我們倒是可以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大家自己看看清廷當時多麼不得民心。林清這畫像,耳大有福
乾隆三十五年,京城近郊的大興縣黃村宋家莊,一個名叫林先本的衙門書吏,得了一個兒子,取名林清。
雖然家庭條件一般,林先本還是希望兒子能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出人頭地。不過兒子似乎沒那個天分,讀了幾年書毫無長進,打了無數頓都不行。無奈之下,只好送到了藥鋪當學徒。
以前的學徒,雖然幹活辛苦,但是也能學東西。林清當了三年的學徒,不僅能抓藥看鋪子,也學了一點醫藥常識,略懂醫術了。不過這孩子因為不務正業,吃喝嫖賭,被藥鋪趕了出來。
後來林清找了份打更的工作,也就是深更半夜巡街報時。這個活賺錢不多,而且不夠體面。所以他爹去世之後,林清就趕緊回到家鄉,頂替父職當了個書吏。結果才幹了一年時間,就因為剋扣民夫工資被踢出了衙門。
之後的林清,就開始自我放縱,啥活都嘗試一下,啥活都干不長久。大江南北四處跑,錢沒掙到,嘴皮子倒是練出來了。沒辦法啊,最窮的時候,只能當個遊方醫生或者縴夫,飢一頓飽一頓的,和要飯的差不多。
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又回到北京,賣鵪鶉,在花鳥鋪子幹活。就這麼一直混到嘉慶十一年,林清37歲了,小半輩子過去了,還是個吃不飽飯的小混混。
不過就在這一年,林清加入了榮華會。這是八卦教的一個分支機構,坎卦教。八卦教又名天理教,是屬於白蓮教的分支——說起清朝的民間教派,總是容易讓人糊塗。實際上,雖然名目眾多,但大多數的教派,都是在貧苦農民中發展成員,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窮人抱團,互相照顧。
當然,很多這樣的民間組織,雖然打著反清的旗號,但是組織者往往是以發財為目的。就像林清一樣,後來他招供,入教的目的是「意圖斂錢」。周星馳版《鹿鼎記》
「斂錢」有兩個途徑,首先就是收「根基錢」。這個錢就相當於「會費」,你加入了就要交,以後有困難了,這些錢還拿出來幫助你。所以,入會的人越多「根基錢」收的越多,老大也就賺得越多。
這種靠嘴皮子的事兒,林清走南闖北了這麼多年,輕車熟路。於是他很快就混成了當地的首領,並且擁有了一大批教徒。隨著勢力範圍越來越大,原先的一些小教派紛紛被兼并,甚至連北京城內的人,也開始加入他的組織。
我們知道,林清這個人,沒讀過幾年書,之前也都是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成功」這個詞對他來說遙不可及,每天能吃飽飯都是美好的事情了。
結果,混了兩年八卦教之後,他有錢了,他有地位了,甚至被人當成「彌勒佛轉世」一樣看待。沒有什麼大追求的林清,似乎有點手足無措,開始發飄了。
那個年頭,底層老百姓寧願相信母豬能上樹,都不相信朝廷。為啥呢?從上到下,爛透了,無藥可救。
為啥有這麼多人信林清呢?因為大家都太窮了,而且是因為朝廷他們才這麼窮的。所以,當林清告訴他們,信教就能不受欺負,信教以後就能大富大貴,誰不願意跟他干?反正已經沒啥盼頭了,跟誰混不一樣,還能有比朝廷更爛的?
對,大家覺得朝廷已經爛透了,隨便一個混混都更值得信任。
林清許諾給大家,你現在交一份「根基錢」,以後咱們得了天下,就會給你十倍的回報。農民交一百個大錢,以後就給你一頃耕地!各地的農民一聽,打土豪分田地啊這是,絕對擁護,於是紛紛交錢入教,光是河南滑縣一帶,就登記入冊了三千八百多人。
一些地主士紳聽說了,看到林清的組織這麼紅火,也打聽著想貪點便宜。於是林清告訴他們,交錢交糧食,按貢獻分官職,先給你們打上條子,以後憑條領官——對,就是「打白條」,然而還有大批的人相信。據說一個財主出了100兩銀子,買了個未來總督的職位。
你以為光是窮農民和小財主相信他?清朝官員,也並非個個有錢
曹綸,漢軍正黃旗人,其家族世代為官。祖父曾是雲南順寧府知府,伯祖父官至工部侍郎,父親是貴州安順府同知,他自己也是獨石營都司,正四品武官。
可惜的是,曹綸的父親死於苗民起義,家產都毀於戰火了。曹綸回到京城,雖然得了個正四品的武官,但是還沒撈到錢,窮困潦倒。你說一個四品官,出門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他能不難受?
此時,林清找到他,接濟了一下。曹綸十分感謝,又聽說跟著林清混,以後就不愁吃喝了,於是果斷入了教。後來被抓之後,曹綸坦白說:「實在窮極無奈,貪圖富貴,料得林清事成後,自然給我一、二品。」
他居然認為林清真能推翻清朝,他居然認為跟著林清能混成「一品大員」!
更可怕的是,不光四品武官,連皇宮裡的近侍太監,也跟著林清一起混了。太監劉得財、劉金、高廣幅等人,在皇宮裡傳教,「其黨羽頗重」。你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太監跟著瞎摻和啥,難道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還真是,雖說明朝的太監有權有勢,清朝的太監就悲慘多了。除了極少數混的好的高等級太監,大多數的太監地位卑微、收入很低,而且經常受罰。宮裡規矩多,導致窮人寧願去王府里當太監,都不去宮裡。《清宮遺聞》里記載:「乾隆末年,宮內太監時不敷用,因取之各王公大臣家。」
另外,當時很多太監都來自京郊附近的窮苦人家,家裡吃不上飯才無奈進宮的。這意味著很多太監是有家人的,而且家就在京城外不遠的地方。自從林清的天理教規模越來越大,小太監們也從家人口中得知消息,慢慢的入了教。
晚清宗室子弟整日無所事事
更可怕的是,跟著林清混的,還有「黃帶子」宗室子弟。
什麼是宗室子弟?那就是皇族,是皇帝的親戚,自家人。要說別人造反是因為受欺負或者吃不上飯了,還能說的過去,宗室子弟還能有這樣的煩惱?
確實,宗室子弟不用工作,領著朝廷的俸祿,日子過得很美。但是,滿清剛入關的時候,宗室子弟人不多,到了嘉慶年間,宗室子弟已經有幾萬人了……一門宗室,世襲罔替官爵的,只能是長子,其他都是閑人。
這些閑散人員,吃喝嫖賭、聚眾鬧事、無法無天,有些甚至入不敷出,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早在乾隆年間,朝廷就發現了這個問題,開始想辦法照顧照顧,乾隆帝「篤念宗室貧乏,以致失產無以自活,因命宗人府堂官詳為撫恤。」
這些廢物們,才不管你皇帝是不是親戚,腦子一熱,也願意跟著林清干一票大的。
就這樣,混混林清忽然間意識到,自己的勢力越來越大,再加上河南、山東等地的支持,完全可以試一試了。天理教起義
林清和他的骨幹們顯然是很天真的,雖然加起來擁有數萬教眾,但整個造反基本沒有像樣的計劃,大家就在一起開個會,約定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一起舉兵造反。結果,山東、河南兩地的「重兵」,很快就被清廷的正規軍擊潰。
林清呢,召集了不到200人,要殺進紫禁城。殺進紫禁城幹嘛?坐龍椅啊!
對,不是殺皇帝,也不是劫持後宮和皇子們,而是去坐龍椅。沒有人能想得到,在太監的幫助下,林清真的殺了進去。
他們正好遇到了翰林院編修陶梁,於是開口就問:「金鑾殿在哪?」
得到坐龍椅的路線之後,他們趕緊殺到了隆宗門,結果人家門關了。此時,官兵們已經反應過來,紛紛趕來圍殺。正在宮內讀書的皇次子旻寧抄起鳥槍就出去了,抬手兩槍打下了爬牆頭的起義軍,被他爹大加讚許……
林清不出預料的被滅了,但是嘉慶帝丟人丟大了。
隨便一個混混,就能在京城糾結這麼多人,還打進了紫禁城,這怎麼可能發生呢?不僅如此,林清想要造反的消息,早就被人透露了出來。豫親王愛新覺羅·裕豐,幾天前就得到消息,知道了林清進攻紫禁城的詳細計劃,結果他沒當回事兒,還對彙報此事的人說:「還差著好幾天呢,急什麼,等皇帝回來再說。」步兵統領吉綸也提前得到了消息,他也把彙報此事的人一頓臭罵,認為不可能有人造反。
這算什麼事兒啊!大清朝真是爛到了骨子裡,自上到下沒人關心自己該做的事情。一個個做著白日夢,指望著隨便一造反就能坐天下,就能弄個一品大員噹噹……
你說嘉慶多鬧心,多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