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局外人》里講了一個故事:主人公默爾索因意外殺人被捕入獄,卻被眾人指控為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因為默爾索平時待人冷漠,就連母親去世時也沒有表現出一絲悲傷的情緒。
可這一切只因默爾索目睹大多數人的行為表裡不一,所做的並不是內心所想要的,而默爾索想要逃離,完全遵照內心本性,做一個我行我素的局外人。默爾索的行為看似冷漠和荒誕,實際上卻折射出人物難以遏制的內心衝突——身處人群之中,到底應該迎合別人,還是保持特立獨行的狀態?
應該說,人只要活著,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每種選擇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內心難免出現衝突。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中就探討了這個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內心衝突的癥結,將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
《我們內心的衝突》出版於1945年,至今暢銷全球70多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作者卡倫·霍妮,是著名醫學博士,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是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倡導者之一,在精神分析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本書主要通過對普通大眾的心理研究,探討了人們內心主要的衝突類型以及外在的表現形式,分析各種相互矛盾的因素以及沒有解決內心衝突的後果,最終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出建議,可操作性強。卡倫·霍妮認為,正視內心的衝突,尋求解決的方法,我們的內心就能夠獲得最大的自由。一、內心衝突是一種什麼體驗?在《圓桌派》某期節目里,演員陳坤說到自己在出道之初,特別在意觀眾對自己的評價,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傾向於更加賣力表演,可是內心卻處於一種對立衝突的狀態,自己狀態變得很焦慮。
陳坤所說的「二元對立拔河狀態」,就是個人內心衝突的形象化呈現,心裡既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又渴望簡單地做自己。想想明星都有內心衝突的時候,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生活中,假如你面臨這樣的選擇,可以反觀自己的內心:
當你和戀愛對象結婚,是因為真心喜歡這個人,還是覺得兩人條件都差不多?
看到親人離世,是由衷感到悲傷,還是只是按照世俗慣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選擇成為老師或醫生職業,是出於內心渴望,還是因為職業待遇和福利關係?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回答,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卡倫·霍妮在研究中發現一個意外的事實——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內心的衝突,更沒有想過用有效的方法解決它,並且自身容易受外界的事情干擾,不知道自己的立場,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妥協,更不知道自己陷入了矛盾中。那麼,內心衝突有什麼具體的表現嗎?
卡倫·霍妮告訴我們,一般普通人面對內心衝突的體驗是,是當人們擁有兩種或以上的選擇時,這些不同的可能性結果都是他想要得到的,但他可能最終從中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
而對於內心衝突嚴重的人,甚至可能發展成為神經症患者,當他們陷入內心衝突時,是沒有自我意識的,由於受到兩股相反方向的力量作用,可能兩個方向都不願意跟隨,甚至不願做出決定。
現代人總會面臨各種選擇,多個選擇的結果往往帶來不同的衝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會解決內心的衝突,幾乎是每個人一生都需要面對的課題。二、向內探索,找到衝突的根源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里提出,人的一生所有的事情都圍繞三大客觀事實進行:一是職業謀生,二是參與社交,三是兩性相處,這些事實的本質都離不開與人相處,也即人際關係。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活中常見的選擇問題,諸如選擇安穩的工作還是創業,對於朋友的請求應該幫助還是婉拒,結婚對象要看門當戶對還是心動因素等,由此引發的內心糾結往往是和人有關的。可這些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卻因為過於細微和尋常,反而讓我們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在阿德勒學說的基礎上,卡倫·霍妮進一步提出,人的內心之所以出現衝突歸根到底,在於人際關係出現混亂和缺失。那麼,對於內心的衝突,大多數人會怎麼處理呢?
在與人相處中,當內心發生衝突,大多數人會採用四種應對方式。一是試圖隱藏內心的衝突,避免直接面對糾結的問題,由此可能帶來行為上的拖延。二是疏遠他人,保持和他人的情感上的距離。三是遠離自己,在心中創造出一個理想的自我形象,來取代真實的形象,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可。四是外化作用,內心認為事物發生的原因都由外部因素造成。
書里舉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一個自由職業設計師偷竊了好友的錢,問題是他是很注重友情的人,這種偷竊行為讓人難以理解。因為假如男子需要錢用,只要他開口,好朋友就會欣然地借錢給他,可他卻選擇偷竊的行為。
在卡倫·霍妮看來,這是一種遠離自己的內心衝突表現。由於這個男子對愛有強烈的渴望,希望得到別人的關照,也即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此時,他的內心和行為就表現出明顯的衝突,既想得到他人的感情,又想讓自己處於支配的地位。對於他來說,別人應該為了幫助自己而感到榮幸,而求人幫忙對於自己是一種羞恥。因此,在他心中營造了一種高大的自我形象,變得只想索取,而不願接受。
對於內心的衝突,人們會無意識地選擇相應的方式應對,從而本能地超越衝突。不過,內心的衝突,歸根到底是自我和他人的關係出現了不平衡。因此,通過向內探索,認識自我的內心,才能真正找到衝突的源頭。三、化解內心的衝突,從直面問題開始現代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焦慮,諸如健康問題、財務緊張、婚姻危機、職場壓力等,並由此帶來不同程度的內心衝突。
事實上,我們很多內心的衝突並不只是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是被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所影響和催生的,衝突往往和信念、信仰和道德價值相關,同時每個人的行為也被社會文化所定義。
舉個例子,父母想讓孩子長大成為教師,如果孩子只是單純地接受父母的價值觀,並拿過來當做自己的願望,那麼孩子內心並不會發生衝突。只有當孩子內心開始覺醒,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內心衝突就出現了。
卡倫·霍妮強調,衝突源於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要解決人的內心衝突,需要重塑自我和他人之間的衝突,歸根到底是認識自我,和世界和解是化解衝突的最佳方式。因此,想要化解內心的衝突,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直面問題,不要忽略它,能夠意識到內心正在發生的衝突。有意識地直面問題,必然帶來不適,但如果選擇逃避和忽略,只會讓我們陷入衝突之中無法自拔,內心變得更加焦慮。可見,直面內心的衝突,需要勇氣。
二是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意識地認識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人的選擇總是在無意識中受到別人的影響,比如每年都有很多高校畢業生紛紛選擇公考,在就業選擇時,更要明白自己的初心是什麼,是體制內的生活,還是自由的發展空間,而不是被大眾裹挾著腳步前行。
三是建立個人獨立的價值觀,在自己的真實情感基礎上與人相處。我們必須擁有一套自己看待世界的價值觀,才能夠真正認識內心的衝突。比如當一個已婚男子愛上另一個女人,此時他已經陷入了衝突,但如果他對婚姻信念和價值無法確定,那麼他可能會隨意選擇一條省事的解決方法,而不是面對衝突正確做出選擇。
四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於衝突,敢於選擇或放棄相互矛盾的事物。要知道的是,人的內心之所以出現衝突,就在於面臨多種選擇,同時想要得到兩種相反的可能性結果,但這是難以實現的。而化解內心的衝突,要敢於選擇或放棄相互矛盾的事物,並能夠對自我的行為負責,以及承擔相應後果。
除此之外,還可通過管理學上的SWOT分析工具,列出每個選擇的內部優勢、劣勢,以及外部機會和威脅,讓我們看清每個選擇背後隱藏的可能性結果。
應該說,有意識地認識和體驗衝突,往往會給人帶來不適,但這卻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我們越是直面問題,尋找解決的途徑,內心就能獲得更為強大的力量。
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里告訴我們,想要化解內心的衝突,不僅需要理順與自我內心的關係,也需要理順和他人的關係,從而豐富自我的生命體驗,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內心的衝突》: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我們內心會發生衝突
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局外人》里講了一個故事:主人公默爾索因意外殺人被捕入獄,卻被眾人指控為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因為默爾索平時待人冷漠,就連母親去世時也沒有表現出一絲悲傷的情緒。
可這一切只因默爾索目睹大多數人的行為表裡不一,所做的並不是內心所想要的,而默爾索想要逃離,完全遵照內心本性,做一個我行我素的局外人。默爾索的行為看似冷漠和荒誕,實際上卻折射出人物難以遏制的內心衝突——身處人群之中,到底應該迎合別人,還是保持特立獨行的狀態?
應該說,人只要活著,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每種選擇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內心難免出現衝突。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中就探討了這個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內心衝突的癥結,將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
《我們內心的衝突》出版於1945年,至今暢銷全球70多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作者卡倫·霍妮,是著名醫學博士,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是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倡導者之一,在精神分析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本書主要通過對普通大眾的心理研究,探討了人們內心主要的衝突類型以及外在的表現形式,分析各種相互矛盾的因素以及沒有解決內心衝突的後果,最終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出建議,可操作性強。卡倫·霍妮認為,正視內心的衝突,尋求解決的方法,我們的內心就能夠獲得最大的自由。
一、內心衝突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圓桌派》某期節目里,演員陳坤說到自己在出道之初,特別在意觀眾對自己的評價,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傾向於更加賣力表演,可是內心卻處於一種對立衝突的狀態,自己狀態變得很焦慮。
陳坤所說的「二元對立拔河狀態」,就是個人內心衝突的形象化呈現,心裡既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又渴望簡單地做自己。想想明星都有內心衝突的時候,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生活中,假如你面臨這樣的選擇,可以反觀自己的內心:
當你和戀愛對象結婚,是因為真心喜歡這個人,還是覺得兩人條件都差不多?
看到親人離世,是由衷感到悲傷,還是只是按照世俗慣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選擇成為老師或醫生職業,是出於內心渴望,還是因為職業待遇和福利關係?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回答,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要。卡倫·霍妮在研究中發現一個意外的事實——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內心的衝突,更沒有想過用有效的方法解決它,並且自身容易受外界的事情干擾,不知道自己的立場,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妥協,更不知道自己陷入了矛盾中。那麼,內心衝突有什麼具體的表現嗎?
卡倫·霍妮告訴我們,一般普通人面對內心衝突的體驗是,是當人們擁有兩種或以上的選擇時,這些不同的可能性結果都是他想要得到的,但他可能最終從中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
而對於內心衝突嚴重的人,甚至可能發展成為神經症患者,當他們陷入內心衝突時,是沒有自我意識的,由於受到兩股相反方向的力量作用,可能兩個方向都不願意跟隨,甚至不願做出決定。
現代人總會面臨各種選擇,多個選擇的結果往往帶來不同的衝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會解決內心的衝突,幾乎是每個人一生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二、向內探索,找到衝突的根源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里提出,人的一生所有的事情都圍繞三大客觀事實進行:一是職業謀生,二是參與社交,三是兩性相處,這些事實的本質都離不開與人相處,也即人際關係。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活中常見的選擇問題,諸如選擇安穩的工作還是創業,對於朋友的請求應該幫助還是婉拒,結婚對象要看門當戶對還是心動因素等,由此引發的內心糾結往往是和人有關的。可這些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卻因為過於細微和尋常,反而讓我們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在阿德勒學說的基礎上,卡倫·霍妮進一步提出,人的內心之所以出現衝突歸根到底,在於人際關係出現混亂和缺失。那麼,對於內心的衝突,大多數人會怎麼處理呢?
在與人相處中,當內心發生衝突,大多數人會採用四種應對方式。一是試圖隱藏內心的衝突,避免直接面對糾結的問題,由此可能帶來行為上的拖延。二是疏遠他人,保持和他人的情感上的距離。三是遠離自己,在心中創造出一個理想的自我形象,來取代真實的形象,從而獲得別人的認可。四是外化作用,內心認為事物發生的原因都由外部因素造成。
書里舉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一個自由職業設計師偷竊了好友的錢,問題是他是很注重友情的人,這種偷竊行為讓人難以理解。因為假如男子需要錢用,只要他開口,好朋友就會欣然地借錢給他,可他卻選擇偷竊的行為。
在卡倫·霍妮看來,這是一種遠離自己的內心衝突表現。由於這個男子對愛有強烈的渴望,希望得到別人的關照,也即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此時,他的內心和行為就表現出明顯的衝突,既想得到他人的感情,又想讓自己處於支配的地位。對於他來說,別人應該為了幫助自己而感到榮幸,而求人幫忙對於自己是一種羞恥。因此,在他心中營造了一種高大的自我形象,變得只想索取,而不願接受。
對於內心的衝突,人們會無意識地選擇相應的方式應對,從而本能地超越衝突。不過,內心的衝突,歸根到底是自我和他人的關係出現了不平衡。因此,通過向內探索,認識自我的內心,才能真正找到衝突的源頭。
三、化解內心的衝突,從直面問題開始
現代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焦慮,諸如健康問題、財務緊張、婚姻危機、職場壓力等,並由此帶來不同程度的內心衝突。
事實上,我們很多內心的衝突並不只是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是被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所影響和催生的,衝突往往和信念、信仰和道德價值相關,同時每個人的行為也被社會文化所定義。
舉個例子,父母想讓孩子長大成為教師,如果孩子只是單純地接受父母的價值觀,並拿過來當做自己的願望,那麼孩子內心並不會發生衝突。只有當孩子內心開始覺醒,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內心衝突就出現了。
卡倫·霍妮強調,衝突源於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要解決人的內心衝突,需要重塑自我和他人之間的衝突,歸根到底是認識自我,和世界和解是化解衝突的最佳方式。因此,想要化解內心的衝突,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直面問題,不要忽略它,能夠意識到內心正在發生的衝突。有意識地直面問題,必然帶來不適,但如果選擇逃避和忽略,只會讓我們陷入衝突之中無法自拔,內心變得更加焦慮。可見,直面內心的衝突,需要勇氣。
二是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意識地認識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人的選擇總是在無意識中受到別人的影響,比如每年都有很多高校畢業生紛紛選擇公考,在就業選擇時,更要明白自己的初心是什麼,是體制內的生活,還是自由的發展空間,而不是被大眾裹挾著腳步前行。
三是建立個人獨立的價值觀,在自己的真實情感基礎上與人相處。我們必須擁有一套自己看待世界的價值觀,才能夠真正認識內心的衝突。比如當一個已婚男子愛上另一個女人,此時他已經陷入了衝突,但如果他對婚姻信念和價值無法確定,那麼他可能會隨意選擇一條省事的解決方法,而不是面對衝突正確做出選擇。
四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對於衝突,敢於選擇或放棄相互矛盾的事物。要知道的是,人的內心之所以出現衝突,就在於面臨多種選擇,同時想要得到兩種相反的可能性結果,但這是難以實現的。而化解內心的衝突,要敢於選擇或放棄相互矛盾的事物,並能夠對自我的行為負責,以及承擔相應後果。
除此之外,還可通過管理學上的SWOT分析工具,列出每個選擇的內部優勢、劣勢,以及外部機會和威脅,讓我們看清每個選擇背後隱藏的可能性結果。
應該說,有意識地認識和體驗衝突,往往會給人帶來不適,但這卻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我們越是直面問題,尋找解決的途徑,內心就能獲得更為強大的力量。
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里告訴我們,想要化解內心的衝突,不僅需要理順與自我內心的關係,也需要理順和他人的關係,從而豐富自我的生命體驗,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