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時代。如果你問真正懂歷史的人,讓他們穿越回到一個封建王朝,他們不會選擇叱吒風雲的秦國,因為他們可能在秦國死得渣都不剩。也不會選擇萬國來朝的大唐,因為大唐雖然無比的開放和包容,但似乎缺少了一些物質生活的滿足。他們更不會選擇如今很多人喜歡的明清,因為明清的文人思想是生活在監獄裡的,還時不時就會腦袋搬家。只有大宋,既有漢唐之遺風,又有著豐富的物質保障,而且文化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那麼後世王朝為何不學大宋的管理方式呢?宋朝的經濟收入又是如何來的呢?這還要從趙匡胤開始說起。
作為節度使的老趙,不但武功了得,還是一位好的導演。陳橋事變之後,趙匡胤正式登基稱帝,成了一位南征北戰的開國皇帝。世事輪迴,燭光斧影,命喪黃泉。趙匡胤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收復中原的屏障——燕雲十六州。雖然宋朝軍事上不算強大,但自保之力還是有的,不然就宋朝那點地盤,周圍群狼撕咬,有西夏、遼、金,還有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宋朝能在如此強悍的高手中生存300多年,其朝代年限僅次於漢,這可不是吹出來的。能保證大宋王朝強大軍事實力的恰恰是經濟,而有些歷史說,大宋明明是個財政赤字、軍事孱弱的朝代,何來經濟繁榮,軍事強大呢?那咱們就來看看大宋的真實情況。
所謂軍事孱弱是相對的。大宋生活的年代,高手太多了,自然就顯得他弱小了。宋朝面對的軍事壓力,比唐和明要大的多,而地盤又小的多。經濟赤字,不代表這個國家就貧窮,看看美國……二、宋財政赤字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朝廷徵收老百姓的東西,不是無償徵收,而是用錢購買。這就大大增加的貨幣的流通,也就是在宋時代,紙幣能得到了普及應用。這一方面反映了趙家的信譽良好,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當時人是觀念先進。宋朝那麼大的軍事開支,那麼繁華的大都市,是靠什麼維持的呢?那就是大宋的開放的政策。
對外,大宋不像元明清一樣收緊海運,而是大量從事海上貿易。從亞洲到歐洲,乃至非洲的東海岸,都有著數不清的大宋商船的來回穿梭。這種貿易不僅有官方的,還有民間的。宋朝把國內過剩的茶葉、瓷器大量運往海外,來換取大宋需要的真金白銀,這對歐洲乃至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由於廣闊的交流,大宋的文化和科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看看古代的四大發明,著書立說,有多少來自宋朝?元明清為何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因為皇家勢力太聰明,太封閉,為了更有效的治理,不是嚴酷地統治,就是思想和文化的禁錮,這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利於皇族利益的長治久安,但同時也敲斷了民族的文化脊樑,阻礙了對外交流,長期來看是得不償失的。宋朝有多有錢?我們就拿宋朝的城市化水平來說吧。
宋朝的城市化率達到了22%,民國才10%,更不要說明清時代了。無論是《東京夢華錄》,還是《金瓶梅》,都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大宋的城市生活。宋朝的東京汴梁,人口擁有一百多萬。不僅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城市,即城牆防禦和集市的總稱,還在周邊發展了12個衛星城市。在東京,商業化精細到了,那怕是做帽子的商人,都要分為是為讀書人做的,還是為道士做的。寵物飼料專賣店,外賣,快遞,小吃,酒樓,古玩城,金融街,超級會所更是數不勝數,這在各種文獻和清明上河圖中都能展現出來。除了民間百匯,皇家也很會享受。一條御街就修了300米寬,城牆四十多里,分為三環,還建立了著名的皇家園林「艮岳」,著名的花石綱就是為這個園林提供石頭。宋朝的財政收入80%來自工商稅,你能說他是一個農業大國嗎?而且有意思的是,由於城市發展太快,房產稅居然佔據了宋朝的大部分財政收入。由趙匡胤的2%發展到了後來的10%,但即使這樣,也抑制不住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為了控制大宋的城市發展,宋朝還制定了城鄉戶籍政策和城市規劃標準,完全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的開端。可惜幾次黃河泛濫之後,曾經的東京已經被埋在了如今地下兩米。除了民間繁華,宋朝都市,還建立了施藥局、漏澤園、安居方、消防隊等各種福利、公共設施,這在後代的王朝中很少看到。
大宋的經濟再牛,文化再強,最後還是亡國了。原因有很多,但作者歸納為兩點,一是重文輕武的國策,二是對外的不斷討好和巴結。大宋的外交,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買、買、買。為了討好國外,不惜搜刮全國百姓,這才激起民變,造成靖康之變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宋能把對內的心思用到對外上去,大宋還會滅亡嗎?大宋從鼎盛時代到亡國僅僅用了三年時間,這也是一個奇蹟。而後世朝代為何不學宋朝呢?
看看元之後的朝代,無論是海運,還是思想,都一代比一代嚴格。目的就是寧可拋棄宋時的繁榮,也要把底層死死按在自己的面板上,任由皇家宰割。什麼中華文化,什麼天下蒼生,有比我現在過得舒服更實在的東西嗎?你以為元明清的皇帝有明治那麼愚蠢、英國女皇那麼笨拙嗎?他們比那些傻帽聰明太過了,而聰明有時總會被聰明誤。宋朝的滅亡,是中華文化的一次重大創傷,這當時是趙家自作自受的結果。十萬百姓隨皇跳海,不是眷顧趙家,而是不願生活在蒙元的殘酷統治之下。日本歷史學者說:崖山之後無中華,這話怎麼理解,讀者您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吧……
大宋那麼有錢為何三年就亡國了?後世為何不學宋經濟?原因不簡單
大宋王朝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時代。如果你問真正懂歷史的人,讓他們穿越回到一個封建王朝,他們不會選擇叱吒風雲的秦國,因為他們可能在秦國死得渣都不剩。也不會選擇萬國來朝的大唐,因為大唐雖然無比的開放和包容,但似乎缺少了一些物質生活的滿足。他們更不會選擇如今很多人喜歡的明清,因為明清的文人思想是生活在監獄裡的,還時不時就會腦袋搬家。只有大宋,既有漢唐之遺風,又有著豐富的物質保障,而且文化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那麼後世王朝為何不學大宋的管理方式呢?宋朝的經濟收入又是如何來的呢?這還要從趙匡胤開始說起。
作為節度使的老趙,不但武功了得,還是一位好的導演。陳橋事變之後,趙匡胤正式登基稱帝,成了一位南征北戰的開國皇帝。世事輪迴,燭光斧影,命喪黃泉。趙匡胤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收復中原的屏障——燕雲十六州。雖然宋朝軍事上不算強大,但自保之力還是有的,不然就宋朝那點地盤,周圍群狼撕咬,有西夏、遼、金,還有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宋朝能在如此強悍的高手中生存300多年,其朝代年限僅次於漢,這可不是吹出來的。能保證大宋王朝強大軍事實力的恰恰是經濟,而有些歷史說,大宋明明是個財政赤字、軍事孱弱的朝代,何來經濟繁榮,軍事強大呢?那咱們就來看看大宋的真實情況。
所謂軍事孱弱是相對的。大宋生活的年代,高手太多了,自然就顯得他弱小了。宋朝面對的軍事壓力,比唐和明要大的多,而地盤又小的多。經濟赤字,不代表這個國家就貧窮,看看美國……二、宋財政赤字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朝廷徵收老百姓的東西,不是無償徵收,而是用錢購買。這就大大增加的貨幣的流通,也就是在宋時代,紙幣能得到了普及應用。這一方面反映了趙家的信譽良好,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當時人是觀念先進。宋朝那麼大的軍事開支,那麼繁華的大都市,是靠什麼維持的呢?那就是大宋的開放的政策。
對外,大宋不像元明清一樣收緊海運,而是大量從事海上貿易。從亞洲到歐洲,乃至非洲的東海岸,都有著數不清的大宋商船的來回穿梭。這種貿易不僅有官方的,還有民間的。宋朝把國內過剩的茶葉、瓷器大量運往海外,來換取大宋需要的真金白銀,這對歐洲乃至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由於廣闊的交流,大宋的文化和科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看看古代的四大發明,著書立說,有多少來自宋朝?元明清為何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因為皇家勢力太聰明,太封閉,為了更有效的治理,不是嚴酷地統治,就是思想和文化的禁錮,這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利於皇族利益的長治久安,但同時也敲斷了民族的文化脊樑,阻礙了對外交流,長期來看是得不償失的。宋朝有多有錢?我們就拿宋朝的城市化水平來說吧。
宋朝的城市化率達到了22%,民國才10%,更不要說明清時代了。無論是《東京夢華錄》,還是《金瓶梅》,都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大宋的城市生活。宋朝的東京汴梁,人口擁有一百多萬。不僅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城市,即城牆防禦和集市的總稱,還在周邊發展了12個衛星城市。在東京,商業化精細到了,那怕是做帽子的商人,都要分為是為讀書人做的,還是為道士做的。寵物飼料專賣店,外賣,快遞,小吃,酒樓,古玩城,金融街,超級會所更是數不勝數,這在各種文獻和清明上河圖中都能展現出來。除了民間百匯,皇家也很會享受。一條御街就修了300米寬,城牆四十多里,分為三環,還建立了著名的皇家園林「艮岳」,著名的花石綱就是為這個園林提供石頭。宋朝的財政收入80%來自工商稅,你能說他是一個農業大國嗎?而且有意思的是,由於城市發展太快,房產稅居然佔據了宋朝的大部分財政收入。由趙匡胤的2%發展到了後來的10%,但即使這樣,也抑制不住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為了控制大宋的城市發展,宋朝還制定了城鄉戶籍政策和城市規劃標準,完全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的開端。可惜幾次黃河泛濫之後,曾經的東京已經被埋在了如今地下兩米。除了民間繁華,宋朝都市,還建立了施藥局、漏澤園、安居方、消防隊等各種福利、公共設施,這在後代的王朝中很少看到。
大宋的經濟再牛,文化再強,最後還是亡國了。原因有很多,但作者歸納為兩點,一是重文輕武的國策,二是對外的不斷討好和巴結。大宋的外交,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買、買、買。為了討好國外,不惜搜刮全國百姓,這才激起民變,造成靖康之變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宋能把對內的心思用到對外上去,大宋還會滅亡嗎?大宋從鼎盛時代到亡國僅僅用了三年時間,這也是一個奇蹟。而後世朝代為何不學宋朝呢?
看看元之後的朝代,無論是海運,還是思想,都一代比一代嚴格。目的就是寧可拋棄宋時的繁榮,也要把底層死死按在自己的面板上,任由皇家宰割。什麼中華文化,什麼天下蒼生,有比我現在過得舒服更實在的東西嗎?你以為元明清的皇帝有明治那麼愚蠢、英國女皇那麼笨拙嗎?他們比那些傻帽聰明太過了,而聰明有時總會被聰明誤。宋朝的滅亡,是中華文化的一次重大創傷,這當時是趙家自作自受的結果。十萬百姓隨皇跳海,不是眷顧趙家,而是不願生活在蒙元的殘酷統治之下。日本歷史學者說:崖山之後無中華,這話怎麼理解,讀者您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