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小的時候,你會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他說的話無關緊要,從而忽視他跟你說的大部分的話。孩子從學校回家,嘰嘰喳喳地跟你說自己的見聞,然而,你卻充耳不聞,一心想著今天晚上的飯菜怎麼安排,或者是明天的工作怎麼做才好。最後孩子委屈得發脾氣,甚至哭起來,你卻覺得孩子愛哭,愛計較。
在我們第一期智力星課堂里,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什麼也不願意跟自己說,該怎麼辦?其實,這一切也許只是當初那個願意跟你說個不停的孩子,因為你一次次的忽視,習慣了不再去跟你溝通。到青春期,你終於想要了解他心裡在想什麼了,然而,他已經不想告訴你了。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幫助你走進孩子內心的工具:給予關注。因為一個被關注和被看見的孩子,才是一個心靈幸福的孩子。我們先來第一現場看一看,8歲的小男孩木木給媽媽帶來了怎樣的挑戰?
第一現場 你遇到的挑戰
木木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因為在學校常常有出格的行為,木木媽媽經常被老師叫去學校。
最近的一次是學校召開家長會,老師問小朋友晚上都是幾點睡覺的。木木把手舉得很高,對老師大喊:「我來說我來說!」老師點了木木的名字,木木站起來怪聲怪氣搖頭晃腦地回答:「半夜十二點還沒睡覺。」他一邊說一邊環顧四周,看到後面的家長都「哄」地一聲笑了起來,他才笑嘻嘻地坐下了。
家長會結束時,木木媽媽又被老師點名留下,說是要了解點情況。木木媽媽覺得特別生氣,家長會一結束,她就把木木從座位上拖了出來,一邊打他一邊吼:「昨晚明明是9點睡的,你幹嘛要說12點。」
跟我講到這裡的時候,木木媽媽哭了起來,她說:「我很內疚,在那麼多人面前打他罵他很不應該,但是他當時那個樣子,就像個跳樑小丑一樣,嘩眾取寵,他還覺得挺洋洋得意,我覺得我好失敗,花了那麼多心思在他身上,怎麼就把他養成這樣了呢。」
那天,木木媽媽一直在說:「我不知道他這種行為是自卑還是自大,我特別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你有沒有像木木媽媽一樣, 苦惱過自己的孩子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時,到底在想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情緒暫停角,了解你的孩子吧!
情緒暫停角-無論多大,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與關注
在分析第一現場小男孩木木的行為時,我想跟大家先分享一個實驗:
靜止臉實驗
媽媽溫和地與孩子互動孩子非常開心積極回應媽媽面無表情孩子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的注意被媽媽不停漠視後,孩子崩潰哭泣被人關注是生命的一種本能渴望,孩子渴望被「看見」,在嬰兒期就存在了。就像第一現場的木木,他的媽媽說:「 他總是希望引起別人關注,希望自己成為焦點。」而媽媽發自內心討厭他的這種行為,她用「跳樑小丑」、「嘩眾取寵」 來形容兒子的所作所為。
既然媽媽討厭他求關注的行為,他便只能向其他人求關注了,即使是用一種嘩眾取寵的方式,贏得的也還是嘲笑,但最起碼那個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對小男孩木木來說,這會大大滿足他想要被關注的內心渴求。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行為特別不可愛,可能他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你,媽媽,我很需要你的愛。孩子一直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哪怕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表面看上去自我而冷漠,但內心卻渴望父母的認同和關注。
其實跟孩子溝通也是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面管教工具-給予關注,會幫助你走進孩子的內心,知道孩子真正在想什麼,它甚至能夠幫助你打開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心扉,讓你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
解憂小工具-給予關注
在情緒暫停角,我們說到一一個行為不可愛的孩子,其實是缺乏愛和關注的孩子。大部分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陪伴和關注,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和關注。
孫瑞雪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對於一個生命而言,什麼是重視呢?重視,是你眼中能真正看見孩子,看見他原本的模樣,而不是期待中的孩子,比較中的孩子,物化的孩子。你能真正看見孩子,孩子便透過你對生命的重視和關注,建構陪伴他一生的自我價值感。孩子需要被關注,需要受重視,全都是為著建立一樣東西「不管發生了什麼,我都是有價值的。」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知道,自己不需要做什麼,在媽媽心裡就是獨一無二的。孩子若是能夠明白,不管發生了什麼,自己都是有價值的。那麼他就不再需要用不良行為來引起他人或父母的關注了。
一個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被關注的孩子,會是一個自信的對自我有很好評價的孩子。而自信和自我評價能力,是每一個孩子必須具備的能力。
給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和關注吧,要知道,為人父母,我們能夠被孩子「打擾」的時光,真的不多也不長。
寶寶想成為焦點?看看這位家長的做法,你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小的時候,你會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他說的話無關緊要,從而忽視他跟你說的大部分的話。孩子從學校回家,嘰嘰喳喳地跟你說自己的見聞,然而,你卻充耳不聞,一心想著今天晚上的飯菜怎麼安排,或者是明天的工作怎麼做才好。最後孩子委屈得發脾氣,甚至哭起來,你卻覺得孩子愛哭,愛計較。
在我們第一期智力星課堂里,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什麼也不願意跟自己說,該怎麼辦?其實,這一切也許只是當初那個願意跟你說個不停的孩子,因為你一次次的忽視,習慣了不再去跟你溝通。到青春期,你終於想要了解他心裡在想什麼了,然而,他已經不想告訴你了。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幫助你走進孩子內心的工具:給予關注。因為一個被關注和被看見的孩子,才是一個心靈幸福的孩子。我們先來第一現場看一看,8歲的小男孩木木給媽媽帶來了怎樣的挑戰?
第一現場 你遇到的挑戰
木木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因為在學校常常有出格的行為,木木媽媽經常被老師叫去學校。
最近的一次是學校召開家長會,老師問小朋友晚上都是幾點睡覺的。木木把手舉得很高,對老師大喊:「我來說我來說!」老師點了木木的名字,木木站起來怪聲怪氣搖頭晃腦地回答:「半夜十二點還沒睡覺。」他一邊說一邊環顧四周,看到後面的家長都「哄」地一聲笑了起來,他才笑嘻嘻地坐下了。
家長會結束時,木木媽媽又被老師點名留下,說是要了解點情況。木木媽媽覺得特別生氣,家長會一結束,她就把木木從座位上拖了出來,一邊打他一邊吼:「昨晚明明是9點睡的,你幹嘛要說12點。」
跟我講到這裡的時候,木木媽媽哭了起來,她說:「我很內疚,在那麼多人面前打他罵他很不應該,但是他當時那個樣子,就像個跳樑小丑一樣,嘩眾取寵,他還覺得挺洋洋得意,我覺得我好失敗,花了那麼多心思在他身上,怎麼就把他養成這樣了呢。」
那天,木木媽媽一直在說:「我不知道他這種行為是自卑還是自大,我特別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你有沒有像木木媽媽一樣, 苦惱過自己的孩子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時,到底在想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情緒暫停角,了解你的孩子吧!
情緒暫停角-無論多大,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與關注
在分析第一現場小男孩木木的行為時,我想跟大家先分享一個實驗:
靜止臉實驗
媽媽溫和地與孩子互動
孩子非常開心積極回應
媽媽面無表情
孩子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的注意被媽媽不停漠視後,孩子崩潰哭泣
被人關注是生命的一種本能渴望,孩子渴望被「看見」,在嬰兒期就存在了。就像第一現場的木木,他的媽媽說:「 他總是希望引起別人關注,希望自己成為焦點。」而媽媽發自內心討厭他的這種行為,她用「跳樑小丑」、「嘩眾取寵」 來形容兒子的所作所為。
既然媽媽討厭他求關注的行為,他便只能向其他人求關注了,即使是用一種嘩眾取寵的方式,贏得的也還是嘲笑,但最起碼那個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對小男孩木木來說,這會大大滿足他想要被關注的內心渴求。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行為特別不可愛,可能他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你,媽媽,我很需要你的愛。孩子一直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哪怕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他們表面看上去自我而冷漠,但內心卻渴望父母的認同和關注。
其實跟孩子溝通也是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正面管教工具-給予關注,會幫助你走進孩子的內心,知道孩子真正在想什麼,它甚至能夠幫助你打開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心扉,讓你和孩子成為真正的朋友。
解憂小工具-給予關注
在情緒暫停角,我們說到一一個行為不可愛的孩子,其實是缺乏愛和關注的孩子。大部分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陪伴和關注,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和關注。
孫瑞雪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對於一個生命而言,什麼是重視呢?重視,是你眼中能真正看見孩子,看見他原本的模樣,而不是期待中的孩子,比較中的孩子,物化的孩子。你能真正看見孩子,孩子便透過你對生命的重視和關注,建構陪伴他一生的自我價值感。孩子需要被關注,需要受重視,全都是為著建立一樣東西「不管發生了什麼,我都是有價值的。」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知道,自己不需要做什麼,在媽媽心裡就是獨一無二的。孩子若是能夠明白,不管發生了什麼,自己都是有價值的。那麼他就不再需要用不良行為來引起他人或父母的關注了。
一個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被關注的孩子,會是一個自信的對自我有很好評價的孩子。而自信和自我評價能力,是每一個孩子必須具備的能力。
給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和關注吧,要知道,為人父母,我們能夠被孩子「打擾」的時光,真的不多也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