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光緒《金華縣誌》完稿以後,兩次印刷出版。民國二十三年再次出版時,對原先縣誌中的地圖做了更換,再版縣誌有「金華縣全圖」1幅,分區地圖5幅。通過對地圖內容的分析,初步判斷「金華縣全圖」的製作時間是1932年,分區地圖的製作時間大概位於1932年底和1934年之間。在判定地圖製作時間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資料,對這幾張地圖的製作背景作了一些推測。康熙年間的金華府城
1.地圖基本情況
光緒《金華縣誌》修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編撰出版過程歷經波折。民國二十三年重印該書時,時任金華縣長親自作《重印金華縣誌序》。《中國地方志集成》收錄的的光緒《金華縣誌》便是根據民國二十三年的鉛印本影印的。
「余言縣誌,自道光間重修以後,閱時幾百年,至光緒中葉,邑今某公始延聘蘭溪鄭子珣孝廉與邑中人士從事纂輯。而一誤於意見之參差,再沮於經費之艱困,事道中輟,束稿於孝廉家者。又二十餘年民國之四載,吳縣錢友夔明府來知縣事,乃斥資購付鉛板,然僅印二百數十部。故不久即散佚畢盡也。予聞之瞿然,曰『有是哉,起遂振廢,責在吾輩矣,金不圖,將無及矣』。乃謀諸震東石印局主人竹溪金君,重行鉛印。予貸之三分之一,其三分之二,金君任之,再發書券廣勸同僚士庶預約購書,來購應者三百餘部。始事於癸酉十月,今年五月告成。書中一仍其舊,第增入五區鄉鎮分圖五幀……民國二十三年五月上浣金華縣縣長青田朱浣撰」 。
序中的這段話簡要的介紹了光緒《金華縣誌》的出版過程。該書一共印兩次。一次為該書完稿二十餘年後的民國四年(1915年)。另一次為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序中提到「書中一仍其舊,第增入五區鄉鎮分圖五幀」,按這一說法重版只是新入了五幅分區地圖,「金華縣全圖」是原本就有的。但是在1915年刻印的光緒《金華縣誌》中也無該地圖,因此「金華縣全圖」也是在1934年重印的時候另外加入的。「金華縣全圖」圖例「金華縣全圖」出版信息
書中的地圖共有六幅 ,分別位於書中卷首的目錄和凡例章節。其中一幅名為「金華縣全圖」,該圖詳實地反映了金華縣的區劃、聚落、河流、交通等信息。圖名左側有「麻田老農題跋」字樣,右下角有指北針和圖例,圖例包括山脈、山峰、水道、湖塘、縣界、區界、縣城、市鎮、村莊、名勝、鐵路、汽車路、大路、北山路、航路、橋樑、礦產、寺廟等18項內容。該地圖還註明了出版信息「金華古樓前大街金震東銘石銅模印刷局印行廿一·九·二十」。金華縣第一區圖(即城域圖)
另外五幅地圖為金華縣的分區地圖。除第一幅「金華縣第一區圖(即城域圖)」外,其餘四幅地圖可以拼接在一起,分別為金華縣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圖。地圖內容主要反映聚落、河流、交通等信息。與「金華縣全圖」相比,這五幅地圖缺少圖例、指北針、出版信息等內容。將這兩種地圖對比後發現,兩種地圖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分區地圖應當不是「金華縣全圖」的局部放大。總體而言,「金華縣全圖」除縣城部分外,其內容比分區地圖更為豐富。
2.地圖製作時間
「金華縣全圖」的製作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明確,該圖右下角小字「廿一·九·二十」應為民國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
地圖所反映的信息內容可以支撐這一點。在「金華縣全圖」中,有一條鐵路線橫貫金華縣東西,而且標註出了「金華站」、「孝順站」、「竹馬館站」。很明顯地圖上所畫的鐵路線即杭江鐵路。杭江鐵路從1930年3月9日開工鋪設路基工程,至12月份因省府財政困難,工程進行稍緩。翌年5月,由於省政府與上海銀行團簽署借款合同,資金解決後,浙江省府通知工程處要求加快速度。6月1日即通車至尖山,為充分發揮鐵路效益,根據張靜江鐵路修到哪裡,路就通到哪裡的指導方針,此段修通後即開始辦理旅客與行李運營。7月1日通車至諸暨,12月通車至義烏,翌年2月通車至金華,3月6日通車至蘭溪。 至此杭蘭段全部完工通車,開始營業運輸。 所以一直到1932年金華縣才通火車,「金華站」、「孝順站」、「竹馬館站」也是建於1932年。「金華縣全圖」鐵路沿線局部截圖
因此,此圖的製作時間不會晚於1932年,鑒於光緒《金華縣誌》重印時間,該圖不會晚於1934年,民國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爭正好位於這一區間之內。
綜上,「金華縣全圖」的製作時間是1932年。
另外五張分區地圖由於缺少地圖的出版信息,只能利用地圖內容推測製作時間。分區地圖中的「金華縣第四區圖」與「金華縣全圖」在杭江鐵路的走向上稍有不同。在「金華縣第四區圖」圖上,鐵路在鄭崗山一帶分出一條支線。這主要因為在築成杭蘭段後,工程局考慮到工程技術的難度,按原有計劃跨金華江,水面較為寬闊,工程艱巨,況且過江之後,至江山路線亦較遠,便改變原先計劃,將金華至蘭溪一段作為支線,以金華為起點向西另築新路。此時因築路資金亦感缺乏,便停工半年之久。直到1932年年底,獲得再次貸款後,才重新開始施工並加快了築路進程。杭江鐵路1933年10月10日通車至龍游,11月1日通車至衢縣,12月28日通車至玉山。 所以這張地圖的製作時間是1932年底之後的事情。同時五張分區地圖能夠完整的拼接在一起,相信這五張地圖屬同一時間製作。「金華縣全圖」鐵路支線圖
同樣鑒於光緒《金華縣誌》的重印時間,五張分區地圖的製作時間應在1932年底至1934年之間。
3.地圖製作背景
地圖的製作背景缺少明確的記載,印製縣誌的震東石印局也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只能根據地圖內容作一些推斷。該地圖製作較為精確,與現在的地圖比較,山脈、河流、縣界、道路等吻合程度較高,推測縣誌中的地圖是經過實地測量繪製的。「金華縣全圖」中記錄的大量的村落地名,與現在的地圖,隨機選擇個別區域進行比較後發現「金華縣全圖」的村落的記錄是比較完整的,因此這樣的地圖應當是當時的政府機關組織測繪並製成地圖的。
縣誌中的地圖都划出了明確的縣界,「金華縣全圖」的縣界以一橫加一點表示,分區地圖的縣界以一橫加兩點表示。「金華縣全圖」還特意注出與某縣交界,比如「蘭溪界」、「金武分界」、「金蘭湯三縣界」等,與鄰縣的界線比較明確。在1930年《浙江省民政廳訓令日字第一0三四號——訂頒勘界繪圖須知並圖例記號表通飭遵照》中,根據內政部的命令,要求各縣「區域界劃詳細圖須俟各該市縣政府於區域界線既經確定之後繪製並應將區界顯示……區域界劃詳細圖應繪具六份以一份留市縣(局)五份送廳轉送 省政府暨 內政部備查」 ,按照這一要求,金華當時應當繪製了一張完整的金華縣全圖。金華老街
同時在1936年民國內政部年鑒編篡委員會編寫的《內政年鑒》各縣土地面積的數據中,金華縣的數據出自「民國二十二年四月浙江陸地測量局查報」 ,這說明在1933年4月前,在金華組織過專門的測繪。
因此,重印後的光緒《金華縣誌》所附地圖可能是30年代初期次測繪所取得的成果。縣誌的出版是地方文化上的大事。《重印金華縣誌序》便是時任金華縣縣長朱浣所寫,或許是因為縣誌重印時正好碰上這幾張地圖繪製完成,當時人認為這幾張地圖比原先光緒《金華縣誌》中的地圖更為精確,所以取而代之,用新圖替換掉老圖。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民國二十三年重印《光緒金華縣誌》
2.丁賢勇:《民國時期杭江鐵路線位選擇考論》
3.浙江民政月刊 :《浙江省民政廳訓令日字第一0三四號——訂頒勘界繪圖須知並圖例記號表通飭遵照》
4.1936年民國內政部年鑒編篡委員會:《內政年鑒》
本文有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江南蓑翁
地圖背後的歷史:重印光緒《金華縣誌》所附地圖探究
導語:光緒《金華縣誌》完稿以後,兩次印刷出版。民國二十三年再次出版時,對原先縣誌中的地圖做了更換,再版縣誌有「金華縣全圖」1幅,分區地圖5幅。通過對地圖內容的分析,初步判斷「金華縣全圖」的製作時間是1932年,分區地圖的製作時間大概位於1932年底和1934年之間。在判定地圖製作時間的基礎上,結合相關資料,對這幾張地圖的製作背景作了一些推測。
康熙年間的金華府城
1.地圖基本情況
光緒《金華縣誌》修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編撰出版過程歷經波折。民國二十三年重印該書時,時任金華縣長親自作《重印金華縣誌序》。《中國地方志集成》收錄的的光緒《金華縣誌》便是根據民國二十三年的鉛印本影印的。
「余言縣誌,自道光間重修以後,閱時幾百年,至光緒中葉,邑今某公始延聘蘭溪鄭子珣孝廉與邑中人士從事纂輯。而一誤於意見之參差,再沮於經費之艱困,事道中輟,束稿於孝廉家者。又二十餘年民國之四載,吳縣錢友夔明府來知縣事,乃斥資購付鉛板,然僅印二百數十部。故不久即散佚畢盡也。予聞之瞿然,曰『有是哉,起遂振廢,責在吾輩矣,金不圖,將無及矣』。乃謀諸震東石印局主人竹溪金君,重行鉛印。予貸之三分之一,其三分之二,金君任之,再發書券廣勸同僚士庶預約購書,來購應者三百餘部。始事於癸酉十月,今年五月告成。書中一仍其舊,第增入五區鄉鎮分圖五幀……民國二十三年五月上浣金華縣縣長青田朱浣撰」 。
序中的這段話簡要的介紹了光緒《金華縣誌》的出版過程。該書一共印兩次。一次為該書完稿二十餘年後的民國四年(1915年)。另一次為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序中提到「書中一仍其舊,第增入五區鄉鎮分圖五幀」,按這一說法重版只是新入了五幅分區地圖,「金華縣全圖」是原本就有的。但是在1915年刻印的光緒《金華縣誌》中也無該地圖,因此「金華縣全圖」也是在1934年重印的時候另外加入的。
「金華縣全圖」圖例
「金華縣全圖」出版信息
書中的地圖共有六幅 ,分別位於書中卷首的目錄和凡例章節。其中一幅名為「金華縣全圖」,該圖詳實地反映了金華縣的區劃、聚落、河流、交通等信息。圖名左側有「麻田老農題跋」字樣,右下角有指北針和圖例,圖例包括山脈、山峰、水道、湖塘、縣界、區界、縣城、市鎮、村莊、名勝、鐵路、汽車路、大路、北山路、航路、橋樑、礦產、寺廟等18項內容。該地圖還註明了出版信息「金華古樓前大街金震東銘石銅模印刷局印行廿一·九·二十」。
金華縣第一區圖(即城域圖)
另外五幅地圖為金華縣的分區地圖。除第一幅「金華縣第一區圖(即城域圖)」外,其餘四幅地圖可以拼接在一起,分別為金華縣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第五區圖。地圖內容主要反映聚落、河流、交通等信息。與「金華縣全圖」相比,這五幅地圖缺少圖例、指北針、出版信息等內容。將這兩種地圖對比後發現,兩種地圖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分區地圖應當不是「金華縣全圖」的局部放大。總體而言,「金華縣全圖」除縣城部分外,其內容比分區地圖更為豐富。
2.地圖製作時間
「金華縣全圖」的製作時間相對來說比較明確,該圖右下角小字「廿一·九·二十」應為民國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
地圖所反映的信息內容可以支撐這一點。在「金華縣全圖」中,有一條鐵路線橫貫金華縣東西,而且標註出了「金華站」、「孝順站」、「竹馬館站」。很明顯地圖上所畫的鐵路線即杭江鐵路。杭江鐵路從1930年3月9日開工鋪設路基工程,至12月份因省府財政困難,工程進行稍緩。翌年5月,由於省政府與上海銀行團簽署借款合同,資金解決後,浙江省府通知工程處要求加快速度。6月1日即通車至尖山,為充分發揮鐵路效益,根據張靜江鐵路修到哪裡,路就通到哪裡的指導方針,此段修通後即開始辦理旅客與行李運營。7月1日通車至諸暨,12月通車至義烏,翌年2月通車至金華,3月6日通車至蘭溪。 至此杭蘭段全部完工通車,開始營業運輸。 所以一直到1932年金華縣才通火車,「金華站」、「孝順站」、「竹馬館站」也是建於1932年。
「金華縣全圖」鐵路沿線局部截圖
因此,此圖的製作時間不會晚於1932年,鑒於光緒《金華縣誌》重印時間,該圖不會晚於1934年,民國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爭正好位於這一區間之內。
綜上,「金華縣全圖」的製作時間是1932年。
另外五張分區地圖由於缺少地圖的出版信息,只能利用地圖內容推測製作時間。分區地圖中的「金華縣第四區圖」與「金華縣全圖」在杭江鐵路的走向上稍有不同。在「金華縣第四區圖」圖上,鐵路在鄭崗山一帶分出一條支線。這主要因為在築成杭蘭段後,工程局考慮到工程技術的難度,按原有計劃跨金華江,水面較為寬闊,工程艱巨,況且過江之後,至江山路線亦較遠,便改變原先計劃,將金華至蘭溪一段作為支線,以金華為起點向西另築新路。此時因築路資金亦感缺乏,便停工半年之久。直到1932年年底,獲得再次貸款後,才重新開始施工並加快了築路進程。杭江鐵路1933年10月10日通車至龍游,11月1日通車至衢縣,12月28日通車至玉山。 所以這張地圖的製作時間是1932年底之後的事情。同時五張分區地圖能夠完整的拼接在一起,相信這五張地圖屬同一時間製作。
「金華縣全圖」鐵路支線圖
同樣鑒於光緒《金華縣誌》的重印時間,五張分區地圖的製作時間應在1932年底至1934年之間。
3.地圖製作背景
地圖的製作背景缺少明確的記載,印製縣誌的震東石印局也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只能根據地圖內容作一些推斷。該地圖製作較為精確,與現在的地圖比較,山脈、河流、縣界、道路等吻合程度較高,推測縣誌中的地圖是經過實地測量繪製的。「金華縣全圖」中記錄的大量的村落地名,與現在的地圖,隨機選擇個別區域進行比較後發現「金華縣全圖」的村落的記錄是比較完整的,因此這樣的地圖應當是當時的政府機關組織測繪並製成地圖的。
縣誌中的地圖都划出了明確的縣界,「金華縣全圖」的縣界以一橫加一點表示,分區地圖的縣界以一橫加兩點表示。「金華縣全圖」還特意注出與某縣交界,比如「蘭溪界」、「金武分界」、「金蘭湯三縣界」等,與鄰縣的界線比較明確。在1930年《浙江省民政廳訓令日字第一0三四號——訂頒勘界繪圖須知並圖例記號表通飭遵照》中,根據內政部的命令,要求各縣「區域界劃詳細圖須俟各該市縣政府於區域界線既經確定之後繪製並應將區界顯示……區域界劃詳細圖應繪具六份以一份留市縣(局)五份送廳轉送 省政府暨 內政部備查」 ,按照這一要求,金華當時應當繪製了一張完整的金華縣全圖。
金華老街
同時在1936年民國內政部年鑒編篡委員會編寫的《內政年鑒》各縣土地面積的數據中,金華縣的數據出自「民國二十二年四月浙江陸地測量局查報」 ,這說明在1933年4月前,在金華組織過專門的測繪。
因此,重印後的光緒《金華縣誌》所附地圖可能是30年代初期次測繪所取得的成果。縣誌的出版是地方文化上的大事。《重印金華縣誌序》便是時任金華縣縣長朱浣所寫,或許是因為縣誌重印時正好碰上這幾張地圖繪製完成,當時人認為這幾張地圖比原先光緒《金華縣誌》中的地圖更為精確,所以取而代之,用新圖替換掉老圖。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民國二十三年重印《光緒金華縣誌》
2.丁賢勇:《民國時期杭江鐵路線位選擇考論》
3.浙江民政月刊 :《浙江省民政廳訓令日字第一0三四號——訂頒勘界繪圖須知並圖例記號表通飭遵照》
4.1936年民國內政部年鑒編篡委員會:《內政年鑒》
本文有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歡迎關注頭條號/微信公眾號:江南蓑翁